出差申请
出差文物:本“鸟”(铜负宝瓶羽人鸬鹚鸟)+101位文物搭子
出差地点:云南省博物馆
(听说那儿展览超有意思!)
出差时间:2025年7月15日—10月19日
(足足三个月,玩个够~)
出差目的:受云南省博物馆邀请,带着101件大理战国到秦汉时期的青铜“老伙计”搞事情!90%以上都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要去“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展览上,让各地观众狠狠爱上滇西青铜文明的酷!
审批结果:必须通过!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来吧!接下来就让本“鸟”带你们看看我和“老伙计们”的第一次出差之旅吧~
第一步:办理报批报备手续
我们也不是想“出差”就能随便出差的,“报备流程”少不了!
“出差”必须严格遵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GB/T 23862-2024《文物包装与运输规范》、WW/T 0018-2008《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和WW/T 0019-2008《馆藏文物展览点交规范》等相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安全责任,确保我们在点交、包装、运输、展览过程中的安全下,才能办理“出差”手续。通过拍照记录评估我们的现状;确定借展文物清单;签订借展合同;做好我们出展柜进库房后的除尘、养护和内包装工作。
第二步:点交!面对面
现场点交是外出参展明确各方责任的一步,文物出借方和借展方对我们进行现场检查。在这一步中,双方工作人员点清我们具体情况,关于我们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记录清楚。
第三步:包装运输—“套娃式”保护
要知道我们这些老伙计前往异地展览时,“文物安全”是第一原则,我们的出差之旅也是一场悄然展开的守护行动。从包装材料的选择到运输环境的控制,从运输车辆的配置到随行人员的安排,每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推敲,这是一场不容出偏差的旅行。
这次“出差”本“鸟”自带“别墅”:第一层内里贴身是文物专用无酸薄棉纸,第二层外套穿“私人订制”(文物内包装囊匣),第三层为文物外包装木盒,第四层是防护包装箱。全套“衣服”无酸包装,有效地阻止文物在保存环境中酸性物质迁移,防止对酸性环境敏感的我们出现劣化,具有防潮、防霉、防尘自调节和自稳定等功能。保护我们免受光、温度、有害气体及灰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损害。
(“套娃式”打包丨铜负宝瓶羽人鸬鹚鸟)
其他“老伙计”们的“打包”也是量身定制的多重防护。如何保证造型多样的杖首不变形,不被外包装剐蹭,脆弱精细的部分不折断?具有多年经验的工作人员文物包装手法非常专业!戴上特制的防汗防滑的手套,采用镟挖法,按照文物的形状,在厚厚的泡沫塑料上镟挖出凹槽,将文物放置其中,使之不移位,并标注出注意事项。这样老伙计的每个弧度都被“定制礼服”温柔托住。
一层又一层,严谨的“套娃式”打包服务完成后,就进入到装箱运输的流程了。我们享受上门接送不用走一步,全程贴身保镖的服务,哈哈哈哈哈!文物运输车是带减震系统的封闭厢式货车,不仅有恒温恒湿系统调节光线、温度,提升旅途舒适度,还配备高清监控防盗系统,实时监控+云追踪,守护时刻在线,安全尽在掌控中。
第四步:展陈亮相!
7月15日,《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除了本鸟,我的出差搭子们也纷纷亮相,有单耳铜罐、铜尊、铜豆、铜笄、铜手镯、铜削、铜钺、铜矛、铜葫芦笙、铜铃、青铜六畜、铜杖首……10月19日闭幕,还有一众明星文物等你来看~
第一次出差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呀?
当观众驻足在展柜前,凝视着我们身上的纹饰与岁月痕迹时,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短短一面的背后,藏着多少份规范、多少次检查、多少层守护。从库房里的除尘养护,到运输中的恒温护航,每一步严谨的流程,都是为了让千年前的我们跨越时空“活”在当下。这场“出差”不是终点,未来,我们还会带着历史的故事,在更细致的守护中,与更多人相遇,让文明的记忆继续传递。
等我回家吧~
来源 大理州博物馆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