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在彝语里是火的意思,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云鹤村的阿朵村,一个像火一样燃烧的传统村落,彝族文化保存较好,尤其是巍山彝族打歌得到了良好传承。
“麗日GooDay”平台的创办人李婷婷,一个地地道道的巍山女孩,从2014年辞去云南大学的工作后,一直致力于在乡村实践永续生活理念,用10年时间在昆明大墨雨村打造了一个旅居社区。2024年,她回到家乡巍山,在阿朵村开始了一项长期扎根的计划。
云鹤村委会下辖11个村小组,阿朵村是第一个开始进行改造的村小组。“选择从阿朵村开始,是因为这里是村委会所在地,也因为这一片老房子集中,文化底蕴深厚。”李婷婷说。阿朵村房屋以明清时期的土木结构建筑为主,目前保存完好的“四合五天井”有9院,“三坊一照壁”有53院。
在向村民们介绍什么是永续理念时,李婷婷说:“就是让村庄回到你小时候的样子。”谈及或许需要10年的时间去修复植被时,60多岁的老村长表示:“这也是值得的,那就去做吧!”于是,老村长与这群年轻人一起到周边的荒山调研,走村入户协助工作,共同的理念与远景让团队与村上的合作顺利推进。
在乡村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土化的永续设计,需要从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各个层面有所行动。“我们收集了巍山本土的20多个原生树种,播种到云鹤村片区,实施原生林修复项目,恢复植被多样性,增强涵养水源的能力。”李婷婷说,“在水源地调研时,我们还发现了10个萤火虫新品种,萤火虫是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我们不仅开展了萤火虫保育工作,还计划减少该片区的光污染,有利于将来开展观星、观萤火虫、露营等体验经济。”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团队将当地彝族文化传承与研学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更丰富的体验活动。7月初,阿朵村启动了自然足球项目,通过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共建基地,邀请北京、上海的孩子来与大理当地的孩子一起踢球。
种种做法,都是为了恢复乡村活力,激发乡村发展潜力。李婷婷希望带到阿朵村的旅居形式,不是短期体验,而是租下房子,长期地居住和生活,并在此创业,真正地扎根在村里。“我们希望吸引从事教育、农业、手工艺、艺术设计等各个领域的群体,新村民和老村民一起更新村子,形成共同体,并将探索出的生活方式分享给更多人。”李婷婷说。
旅居者实现从城到乡的迁居,需要有一个连接城乡的平台,李婷婷的团队就是起到完善中间服务的桥梁作用。李婷婷介绍:“在我们开发的小程序上,很多同样有着回归乡村想法的人能够获取资讯,了解哪些村子正在招募新村民,哪些村子有工作机会、有项目体验等。包括收集和提供院落信息、同村民对接、协助双方签约等环节,我们都能够提供社群支持、做好返乡服务。”
阿朵村旅居采取“党支部+企业+新村民”模式,云鹤村党总支牵头成立村集体公司,与云南丽日永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整村运营,镇村争取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签约入住的新村民自主进行院落改造,运营团队提供服务保障。“通过商谈协调租金,同时保障新老村民的利益。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也会为新村民提供专业服务,并采用环保建筑材料。”李婷婷表示,在院落改造期间,新村民可以先住进村里的奶奶家中,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小院改造成理想的样子。
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所有院落的测绘,也已经有了意向性签约的旅居客户。今年7月的火把节,李婷婷还组织了一批有意愿的客户到阿朵村来,与村民们一起体验了原生态的火把节。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云鹤村党总支书记字晶介绍:“近几年,云鹤村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但苦于没有经营的理念,引入企业进行合作后,镇、村领导干部积极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火塘会,争取到了村民们的支持,阿朵村村民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都很快,一致赞同着眼村庄整体长远利益来谋划发展。”
从2022年起,庙街镇就将云鹤村的发展路径定位为乡村旅游,去年开始,赶上了发展旅居的势头,镇、村干部顺势而为,将阿朵村升级为打造旅居村,争取资金对道路进行拓宽提升,并完成了污水处理改造,新建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目前在建的云鹤馨安幸福小院,将来可承担社区食堂、为“一老一小”提供照顾服务的功能。
庙街镇党委书记罗贵雄表示:“发展旅居对于阿朵村来说,不仅能盘活闲置老院子,增加村民的资产性收入,未来将创造许多服务行业岗位,增加群众就业机会,村里来的人多了,能够带动村民利用自家院落经营餐饮住宿。此外,新村民的到来增加了村民与外界的交流,把先进的乡村发展、经营理念、文化教育观念带到阿朵村,对群众思想意识提高、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文化交流交融各方面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 李舒琪
校对 张楠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