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苍山洱海入画来 大理在等你

发布时间:2021-05-05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沈蓉 点击数:45

9月12日

《人民日报》第6版刊发文章

《苍山洱海入画来》

点赞洱海生态廊道建设

一起来看

在何利成的客栈院子里,香梨缀满枝头,客人们正在闲适地品茶。院外是一条六七米宽的生态廊道,再往外,是碧水清波的洱海,远处一块大青石上,醒目地镌刻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大理市古生村村民何利成家的民宿(9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家住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何利成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创业经历也与洱海命运休戚相关。

01

起初,何利成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大面积暴发蓝藻,当地取缔机动打鱼船,何利成改行,投资鱼塘。

02

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退房的要求,何利成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

03

这两年,响应保护洱海生态,他拆掉了被划入洱海保护“红线”范围的部分客房。

“洱海是我的家,守住了洱海,才能谈发展。”何利成和村民们拆房子腾出来的地方,正在全力建设生态廊道——由大青树、芦苇、菖蒲组成的“雨水花园”,会像“大海绵”一样吸收从村庄流来的雨水。“生态廊道隔离了污染,让我们与母亲湖更加亲近。”何利成最近爱上了湖滨散步。  

“这条生态廊道就是一条人与湖的界线,通过物理相隔,给洱海‘透透气’。”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段能快人快语。

2018年底

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

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

全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

矿山整治、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等

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

环湖生态廊道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大工程,涉及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23个村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完善、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等。生态廊道全长129公里,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内完工。  

在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示范段,生态廊道建设初见效果,洱海畔其他村庄的不少村民听说后,都专程赶过来参观:面湖一侧草木葱茏,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白鹭翩翩飞舞,久违的海菜花在水中生长,沿途不时可见盛装拍摄婚纱照的对对新人。

何利成也在第一时间赶过来看了,“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守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看见这样的美景,真是太幸福了。”很快,何利成家门前的生态廊道也将贯通,“生态廊道整体贯通后,客人会越来越多。”  

“一步一步勘察、一米一米推进,现在接近完工。”段能说,生态廊道建设以生态优先为第一原则,兼顾当地村民生活和文化体验功能,“湖岸线得以修复,市民也有了休闲的空间。”

2018年、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连续两年实现全年水质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不久前,居民欣喜地发现,生态廊道的湿地附近多了不少白鹭幼鸟,“水质好了,更多的白鹭来安家了。”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行政部部长薛敏说。  

湖畔村民参与保护洱海的积极性更高。喜洲镇金河村滩地管理员杨志兴,负责管理村子3.5公里的湖岸线。“过去每天从洱海里能清出好几辆三轮车的垃圾。”杨志兴说,“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垃圾少了,水更清了,工作比以前好干很多。”

一边是自然古朴的村庄

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洱海

洱海生态廊道将沿岸各村连接在一起

使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落成为

“围绕洱海的一串珍珠”

沿着生态廊道缓缓步行

一幅乡愁画卷正徐徐展开

有人说

没来大理的时候想来

来之后,后悔没有早来

是什么让大理如此吸引游客?


是苍洱风光?

(洱海鱼跃)

(洱海生态廊道)


是白族风情?

(蝴蝶泉景区白族民俗表演)


是文艺古镇?                  

(双廊艺术小镇文化旅游区)


还是民宿客栈的慵懒时光?

(大理居上世海景民宿)

(双廊璞吉海景精品客栈)

(洱海湿地)


错过了暑期?

这不是问题

找个周末、抑或十一

苍山洱海,古城双廊,

就在那里

大理,在等你

来源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谭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