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以文带旅 以产留居 以居兴业——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文艺旅居案例

发布时间:2025-03-11
作者:汤雁玲 点击数:3740

一、新华村文艺旅居业态发展的背景和优势

草海镇新华村距鹤庆县城7公里,丽江三义国际机场14公里,鹤庆火车站5公里,银都水乡新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新华村,有2000多家银铜器加工作坊、5000多名匠人,有着“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新华” 美誉,是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走廊”重要节点,是滇藏茶马古道上文化重镇。拥有铁路、公路、机场三位一体立体交通区位优势, 位于丽江古城世界遗产“1小时旅游圈”、大理苍洱旅游区“两小时旅游圈” 和昆明国际旅游城市“3小时旅游圈”范围。

近年来,新华村充分利用特殊区位优势和宜居宜人生态环境,主打“银都水乡、旅居鹤庆”新华村旅居名片,依托传承千年手工技艺,将民族手工艺与旅游、创业、慢生活有机结合,以文带旅、以产“留”居,着力培植和发展壮大银铜器加工和销售业,不断强化服务配套,夯实旅居基础,成为世界手工艺文化遗产传承故园、世界闻名遐迩“银都”,吸引数千名手工艺人、设计师、商人、自媒体运营者不远千里来旅居、发展,探索出一条以产“留” 居特色发展之路,成为“产业交融发展、工艺传承创新、自然生态和谐”旅居生活目的地。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非遗旅游小镇”“云南省特色小镇”、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国淘宝村、云南十大名镇等多项荣誉,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发挥文创优势,擦亮“银都水乡、旅居鹤庆”名片。一是挥好“品牌之锤”,银铜器产业越“敲”越火。以“高原水乡,银都鹤庆”为主导品牌, 以新华村独特区位优势、优美草海湿地自然风光、浓郁白族风情和传承千年手工加工技艺为依托,以银铜器制品生产、销售、体验为特色产业,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先后投入19.69亿元,全力推进新华银器小镇创建。通过多年打造,新华银器小镇及周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改善,高原水乡白族特色村落风貌得到彰显,银铜器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以新华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银铜器生产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全村有5600多人直接从事银铜器加工销售,间接从业人员9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1.3万人从事银铜器加工销售。年加工银毛料300吨,银器业年产值约40亿元;年加工铜毛料800多吨,铜器业年产值约1亿元。到2025年,银铜产业产值有望达到50亿元。银铜器加工销售提升新华村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知名度,吸引外来艺人和商人到新华村发展、旅居。二是挥好“名师之锤”,乡土人才越“敲”越强。强化人才培引,制定《“鹤阳名匠”创新创业行动方案》,对优秀人才给予创业贷款、税收、土地等帮扶;加强对鹤庆银铜匠培养和银器锻制技艺传承,既留住本土人才, 更吸引大量外来人才;开展校地合作办学和非遗传承培训,每年约100名全国各地学生驻留,平均留居时长一个半月;劳务品牌留人才,吸引1000多名“新村民”慕名前来创业发展。非遗传承培训、银器研发中心、网红直播基地、文创小院、特色餐馆、大师院、特色工坊、特色客栈、书吧、电商直播、物流快递等业态不断丰富, 形成家庭作坊、手工制作、企业经营等充满活力产业集群。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要素,带动全国各地商户、创意设计工匠和艺人入住新华村,成为新“新华人”。江苏人杨青湖在新华村旅居并直播带货,目前粉丝达123万余人;湖北美院学生吴小路师从寸光伟老师,毕业后留在鹤庆,在新华村附近租下一栋白族民居老院子,将父母接来、工作室搬来并娶妻生子,全家人一起在鹤庆白族小院中工作、生活。

(二)突出重点引领,带动周边村落发展旅居。以新华村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契机,实施草海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延长旅居产业链,提供集旅游娱乐、加工体验、养老疗养、学习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居服务,带动整个鹤庆坝子成为天蓝、水清,宜旅、宜居人间天堂。新华村周边村落有来自东北、川渝等地300余人长期居住,开展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手工艺加工、餐饮制作等活动,其中有众多来自发达地区银发人群,成为“养老旅居胜地”。

(三)夯实住宿基础,提升“旅居鹤庆”品质。整合相邻云鹤镇、草海镇酒店民宿资源,实现优化互动,满足不同层次游客旅游住宿需求。制定《鹤庆县加快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鼓励符合条件酒店积极申报国家星级饭店,鼓励旅游民宿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全县旅居产业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8月,鹤庆县有三星级酒店3家,五星级旅游民宿2家、四星级旅游民宿2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1家、精品高端酒店6家、特色民宿51家,基本集中在以新华村及环草海周边村落。2023年,鹤庆接待海内外游客340.34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6.5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46.8亿元。

三、经验启示

(一)筑牢“一个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筑牢政策基础。强化文旅产业规划,先后制定《鹤庆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鹤庆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新华银器小镇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明确了以新华村为打造重点,将民风、民俗、民族手工艺与旅游、创业、慢生活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将新华村打造为旅居者“最美乡愁地” 发展思路,为探索旅居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制定和下发了《鹤庆县加快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和《中共鹤庆县委办公室、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庆县加快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等文件,提高全县旅居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创新出台了《鹤庆县人才培引实施办法(试行)》《鹤庆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鹤阳名匠” 创新创业行动方案(试行)》和《“鹤阳骄子”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鼓励各类人才在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非遗领域创新创业,通过开展技能大赛等方式,评选培养一批优秀乡土人才,吸引了外地优质人才来新华村及周边发展和旅居,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二)立足“一个优势”。立足银铜器加工销售业日益发展壮大这个优势,不断促进文旅融合。早在南诏时期,以新华村为主的鹤庆匠人就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鹤庆银器锻制技艺(银铜器加工)也是鹤庆县唯一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银器加工技艺,衍生出银制品生产、销售、体验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已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品、前店后坊”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银铜器生产加工和销售集散地,银铜器加工销售不仅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支柱产业,也成为鹤庆旅游靓丽名片。

(三)融入“一个新业态”。新华村充分发挥“银器 + 银文化”产业链聚合优势,通过超前规划,循序渐进在银器小镇内布局银器研发中心、网红基地、大师院、电商直播等业态,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文旅要素,以“银”为媒,吸引各地匠人和创业者生活在新华、创业在新华。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责编 汤雁玲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