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七十七)——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喜洲村

发布时间:2024-04-08
作者:汤雁玲 点击数:2523

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喜洲村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喜洲村位于大理市喜洲古镇,是重要的白族聚居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产业发展。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1400户3674人,常住人口为白、汉、回等3种民族。

多年来,喜洲村紧扣“世界一流”,立足“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的发展定位,从文化、旅游、建筑、特色商品开发等方面展现生机,为发展旅游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2016年,喜洲古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入选全省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省级精品村”“大理州级小康村”“生态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入选“中国村庄名片”“中国十大古村”。

二、主要做法

(一)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旅游发展合力。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启动实施红色堡垒、头雁引领等党组织战斗堡垒建设工程,引领喜洲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化党支部作用发挥,统筹推进风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美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喜洲。广泛向村民宣传统一白族民居建筑风貌对发展特色旅游业的重要作用,耐心细致、逐家逐户做实思想工作,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切实统一全村建筑整体风格。如今,从白族民居建筑严家大院到转角楼,再到喜林苑,每一栋斑驳着岁月痕迹的老宅背后都藏着一段传奇故事。“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房檐上的瓦猫,处处体现白族人民的精神文化。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升级休闲旅游业态。喜洲村立足特色小镇优势,积极探索以多元模式全面发展产业,坚持以花卉种植、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为发展路径,在加快推动产业振兴的同时,实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全面升级。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村庄整体“颜值”。通过抓好洱海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截污工程、河湖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让喜洲历史文化之美、商帮故里之美、古建街巷之美、田园乡愁之美、白族风情之美得到全面展现,打造“看得见苍山、望得见洱海、记得住乡愁、找得到生活”的最美田园古村。

(四)以文明建设为保障,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依托村规民约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抓好新时代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落地生根,有效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三、经验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压舱石”。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群众动员、要素保障、企业服务、优势聚合等全链条、各环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落地见效。

(二)必须强化实干担当这个“动力核”。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乡村旅游过程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用好“三化三法”,进一步发扬实干担当精神,团结引导干部群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以党员干部的“实干指数”换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数”。

(三)必须突出自身优势这个“基本盘”。乡村旅游的本质是特色经济,要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方可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要综合分析本地区、本村的特点优势,按照守正创新的思路,加强乡村旅游业态布局培育,才能源源不断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胜势。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编 汤雁玲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