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大理州代表队在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喜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代汪媛 点击数:14503

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奖名单的通知》,经评奖委员会评审,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审核,共评出传承奖4个、金奖9个、银奖 13 个、铜奖 18个、优秀奖30个,优秀组织奖4个、组织奖12个。其中,大理州代表队获2个银奖,3个优秀奖,1个组织奖。分别是传统类舞蹈《彝族大刀舞》、创作类器乐《横断山颂》获银奖,传统类声乐《彝族牛歌》、创作类声乐《风也可温柔》、创作类舞蹈《阿妈的油香》获优秀奖,大理州代表队获组织奖。

据悉,本届展演围绕“展示民族艺术风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共举办5台场内演出、3台场外演出,角逐出“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奖”各奖项。民族民间歌舞乐展自199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为云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本届展演汇聚全省16个州市20多个民族共千余名传承人、民间艺人、艺术工作者,70个精彩节目惊艳亮相,带领线上、线下观众共享这场歌舞乐盛宴,充分展现出云南非遗的悠久历史和蓬勃生命力。

大理州获奖的这5个民间歌舞乐节目

有什么艺术魅力

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


传统类舞蹈《彝族大刀舞》

漾濞县鸡街乡彝族大刀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其动作豪放粗狂,独具韵味,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漾濞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漾濞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趋向,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由艺人们不断传承、完善,成为彝族人民流传较为久远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漾濞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民族舞蹈之瑰宝。

创作类器乐《横断山颂》

横断山脉、金沙江畔生活着鹤庆彝族白依人以及其它兄弟民族,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相传,白依人是跟着勤劳勇敢的蜜蜂渡江而来,白依人尊重祖先、敬畏大自然。红军长征曾经走过横断山、金沙江。白依人婚丧嫁娶离不开唢呐吹打乐,白依人唢呐伴随着人的一生,音色独特,各种礼仪场合演奏共有72调,旨在感恩这片土地,赞颂新时代风貌,赞颂祖国大好河山。


传统类声乐《彝族牛歌》

在彝族地区曾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一种山歌。不仅男的会唱,女的也会唱。牛歌不仅指挥牛,鼓励牛,还可以借题发挥,诉说孤独,也可以谈情说爱。牛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极具代表性,可以说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亮点。彝族牛歌高亢悠长,是耕农针对耕而唱的歌,表现了畜主与耕主之间的亲密感情,突出了劳动时的一种情趣。牛歌是牛耕文化中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朵,牛歌不但唱起来动听,而且体现了人牛之间的配合默契,牛耕音乐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融,成为浑然天成的绝妙音画。

创作类声乐《风也可温柔》

将淳朴的白族语言与故乡的曲调巧妙融入民谣,在歌词中不着痕迹地植入白语、龙头三弦、剑湖等民族文化符号,采用双语演唱。通过悠扬的曲调,仿佛能看见家乡条砖瓦间的老街小巷、磨得光滑的石板路、晨曦暮光里升起的烟火气、落日余晖中远山的风景,仿佛能听到家乡悠长巷弄里飘过的绕梁乐音。该作品寄寓了白族儿女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触及悠久的民族历史与质朴的民族性格,旨在留住方言(白语),唤醒乡愁,引发情感共鸣,达到推广白语、推介剑川的双重作用,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核。

创作类舞蹈《阿妈的油香》

永平油香是回族同胞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小小的油香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气息,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欢歌笑语,承载着每一个民族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阿妈的油香,那淡淡的带着妈妈爱的面粉香、那满嘴幸福的家的甜。阿妈就好像在我身旁,一直的陪伴在我的身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行到何处,阿妈的味道是不会改变的,带上阿妈的油香,吃一个蕴含无限爱的阿妈油香,这就是家的味道。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李美溶 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