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中指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的文件精神,5月19日,洱源县非遗保护中心在被“游圣”徐霞客誉为“翛翛然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的洱源县右所镇西湖景区举办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洱源县乡村振兴雕梅非遗传承基地宣传展示活动。
宣传展示活动开始前,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李建华,为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基地”的牌匾,为洱源霸王鞭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斯甘俏艺术团团长李六妹颁发了“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证书。
此次活动以雕梅非遗项目展示、展销和体验为主题,组织县内部分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参与集中展示展演活动,他们用歌舞乐的节目形式宣传洱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促进文旅融合,优化雕梅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乡村亮点,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助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涵养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整体保护和系统性保护水平的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两者融合发展有着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通过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够为旅游业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能够在旅游中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促进非遗的传播和合理利用。”业内人士曾表示,正确把握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关系,促进非遗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可使非遗在旅游中进一步增强传承活力,并获得新的内生动力。
来源:洱源县非遗中心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