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第四届氧吧产业发展大会暨2022年“中国天然氧吧”媒体推介会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召开,南涧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中共南涧县委书记王绍基参加活动,并代表南涧接受授牌表彰。
期间,王绍基一行还参加了“天然氧吧”产品巡展。
(黄明辉 赵爽 摄)
新闻链接——“中国天然氧吧”南涧创建之路
生态支撑、夯实基础
近年来,南涧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绿色茶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县”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力推动“6+X”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大健康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发展,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了“荒山披绿变青山,青山富民变金山”的美丽嬗变,奋力闯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生态引领的绿色发展之路。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天然氧吧创建夯实了生态基础。
统一思想、全民参与
南涧县把“中国天然氧吧”创建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繁荣旅游事业的重要抓手,县委政府明确目标、超前谋划,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全力参与。2022年初,经邀请省气象局专家到南涧开展“天然氧吧”创建指标监测及分析评估,发现南涧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品牌自然资源优势较为突出,同时与“绿色茶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县”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品牌工作,并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全面参与创建。
高位推动、强化落实
3月7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南涧县印发《南涧县“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12个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南涧县“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气象局,由县气象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将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点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主责部门,明确具体负责人,形成了自上而下、协调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
全面落实好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多位州委常委领导对“天然氧吧”创建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李苏副州长亲自率州生态环境局、州气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到省气象局汇报协调创建相关工作,扎实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创建过程中,县人民政府与州气象局通力合作,县政府2次在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天然氧吧创建工作,3次邀请省气象局专家到南涧指导,多次到州气象局协商交流,从组织协调、技术支撑、经费投入等方面全力保障创建工作。
对照指标、突出特色
分管副县长适时牵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对照《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技术规范》5个一级指标及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逐条深入分析、对比研究,南涧县各项条件均符合申报要求,并具备5个方面的创建特色。
交通区位优越。南涧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大理、临沧、普洱的交界,是大理的南大门。自唐宋以来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国道214、215穿境而过,是内地到部分南亚国家边境口岸的中继站。大临铁路已建成通车,境内澜沧江大桥上的小湾东站是国内唯一一座半桥半隧的动车站。大南、宾南、南景、南云高速公路相继建设,南景高速、大南高速(南涧—巍山段)已建成通车,区位优势明显。
历史文化深厚。南涧是古代南诏大理国核心地带,唐始称南涧,元设定边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南涧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战国铜鼓、西汉编钟等青铜器的出土,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境内就诞生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明清时期,大批汉族移民南涧屯田、戍边,形成了各民族共融发展文化特征。境内有汉、彝、苗、白、回、傈僳、布朗7个世居民族,37个民族成分,各民族开放包容、和睦相处,形成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南涧跳菜”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年间,是集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融入了南涧彝族的豪放个性和审美精神,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2003年南涧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2008年“南涧彝族跳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英国,跳进英伦皇宫,走向世界,属真正的民族文化瑰宝。
生态环境良好。南涧县国土面积1738.8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海拔994米,山区比例达99.3%,森林覆盖率达66.67%,空气优良率达99.7%,无量山樱花谷月平均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177个/cm3,瞬时值可达12759个/ cm3,远超创建标准。澜沧江、黑惠江交汇过境,红河源头干流和最大支流穿县城而过。是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无量山—哀牢山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内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年秋季成千上万的迁徙鸟类夜间集群飞越无量山,形成“百鸟朝凤”的自然奇观。南涧县城地处红河源头狭长河谷地带,四面环山,三面来水,拥有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农田四季多茬轮作,遍布城区和城郊,夏秋十里稻香、满城蛙鸣,冬春绿树红花、蔬果满园。
旅游资源丰富。南涧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63%,平均降水量740.4毫米,平均暴雨日数0.7天,平均日照时数2374.6小时,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具备冬令避寒、富氧康养、度假休养等养生气候资源。境内山水锦绣壮美,孕育了“两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水”(澜沧江水、红河水)、“三谷”(无量山樱花谷、无量药谷、无量藏茶谷)、“四园”(西山土林园、孔雀渡野钓园、凤凰山观鸟园、小湾水电园)等风景名胜。在无量山,可以尽情体验金庸先生笔下的“芸芸众生、天龙八部”,欣赏书中描绘的“无量玉璧”“无量石洞玉像”“无量剑”等景观,无量山樱花谷还被评为中国冬日最美风景线,无量药谷“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养生休闲和康体运动度假胜地”已具雏形。
产业特色突出。南涧培育了以“一杯茶、一片烟、一个核桃、一只鸡、一头牛、一棵药”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一县一业”茶产业,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占大理州茶园面积的半壁江山,境内连绵起伏的无量山生态茶园星罗棋布,被称为“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先后获得“中国十大生态茶产茶县”“全国重点茶叶基地县”“中国茶叶百强县”等称号。作为大理州“绿色茶区、农旅融合示范区”,旅游逐渐成为支柱产业,荣获“中国茶旅融合发展竞争力十强县”,基本形成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经济体系。
数据支撑、优势凸显
在省、州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南涧县不断优化升级气象监测网络布局,全县布设自动气象站31个,其中11个6要素自动气象站点覆盖辖区所有乡镇,建设了西山土林园、无量药谷、无量山樱花谷3个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开展大气负(氧)离子、氧含量、紫外线辐射等10个要素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户外显示屏向游客展示各项监测数值。在州气象局的指导下开展精细化、高质量气象数据采集和质控工作,为创建提供精准、庞大的气象数据支撑,齐心协力不断将南涧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创建优势。
来源 “微南涧“微信公众号 南涧县气象局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