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喜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何以是剑川?

发布时间:2023-03-15
文章来源:云南发布 云南网 作者:代汪媛 点击数:9989

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剑川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大理州剑川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地域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大理州拥有3座历史文化名城,分别是大理、巍山和剑川。

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剑川县列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国函〔2023〕24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申报剑川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将剑川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地域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你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剑川县人民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编制实施好剑川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制定并严格实施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各类保护对象的清单以及保护内容、要求和责任。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加强地下文物保护,制定“先考古、后出让”配套政策,重视保护城市格局和风貌管控,加强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保护;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充分发挥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不得改变与名城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对不履职尽责、保护不力,造成名城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行为,依法依规加大监督问责力度。

三、你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剑川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2023年3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图源:“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接下来

跟随小编一起走进大理剑川

剑川,古称义督(纳西语,意为“南边的大门”),5300年前已有先民活动,南诏设剑川节度为行政建置之始,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现有古城为明代所建,古城城区所在区域为明代至今州、县的治所所在地。

剑川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位于丽江和大理两个古城之间。县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辖5镇3乡。2021年末,剑川县总人口18.48万人,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16%,是我国白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县,被誉为“白族之乡”。

剑川县文化底蕴深厚,白族文化特征鲜明突出,薪火相传、多元交融。历史文化价值突出,在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或代表性:

海门口遗址

其一,资源禀赋优越,自古即为宜居之地,史前聚落出土了世界罕见、规模宏大的“干栏式”建筑遗址,稻麦复种系统传承了约五千年;

剑川古城南门街

其二,地理区位独特,位于滇藏咽喉要道上的军事要冲和商贸重镇,保留有茶马古道唯一保留的集市;

其三,全国白族聚居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文化的聚宝盆”;

其四,被誉为云南史上的文献名邦之一,培育了赵藩、周钟岳、赵式铭、张伯简等对近代中国产生影响的名人,亦有石钟山石窟、剑川楹联等艺术瑰宝。

剑川古城民居

截至目前,剑川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域范围内已公布历史建筑152处,其中中心城区有83处。剑川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2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

剑川古城剑阳楼

剑川以

一湖,三山,两城之势

如雄鹰般振翅于大理

雄鹰之下

名雕名曲名人名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皆是异彩纷呈

一湖:高原明珠 剑湖

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海门口遗址就是剑湖的出水口,剑湖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世世代代滋养着剑川人民。

三山:老君山,石宝山,千狮山

老君山属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被史学界称为“滇山之祖”,有九十九龙潭之称的高原冰蚀湖泊与杜鹃王国之称的杜鹃花海。

石宝山,以石为宝,36平方公里的石宝山到处都是“石头开花”的丹霞地貌奇观。1986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石宝山腹地有被誉为“南天瑰宝”的石钟山石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剑川考察后赞叹:“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

大理剑川石宝山 孙晓云 摄

千狮山,是剑川集人文景观与红色记忆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它反映了剑川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质,浓缩了剑川作为“木雕之乡”匠艺的建筑精华,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

两城:沙溪古镇、剑川古城

沙溪古镇因保留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而成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山乡古集市。今天的沙溪古镇拥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之一,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之一等多项桂冠。

剑川县沙溪古镇 李秋明 摄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古戏台。苏金泉 摄

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古城保留有160多处明清古建筑群与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以及不少“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古建筑。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区与茶马古道商业街区功能分明,白族民风民俗氛围浓郁,是典型的云南白族民居建筑博物馆。

剑川古城剑阳楼

剑川古城将军弟

名雕:剑川木雕、石雕名扬海内外

剑川素称“木匠之乡”。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有迹可循的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海门口遗址中的木构建造房屋。剑川木雕工艺精湛,用料考究,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图案。其中尤以嵌大理石木雕家具工艺享誉海内外。1996年,剑川被文化部命名为“木雕艺术之乡”。

剑川木雕

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剑川木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剑川木雕属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曲:剑川白曲

剑川白曲被列入国际民歌歌目,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和剑川人民世代传唱的白曲是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剑川做了哪些努力?

近年来,剑川县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下,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保护机制,保障资金配套,合理运用科学手段完善保护措施,让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得以保下来,活下去,用起来,以实际成效做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文章。

鸟瞰剑川 和太宝 摄

建章立制,坚持科学保护

坚持规划引领。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剑川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县人民政府及时编制并颁布施行了《剑川古城保护规划》《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时补充完善了地下文物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内容,明确了保护范围,确定了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和法律支撑。

组建专家团队。先后组建和成立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聘请国家部委业内和省级专家担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顾问,不断完善专家库,保障了名城保护工作朝着正确方向顺利有序推进。

制定保护措施。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主线,配套制定了可操作的政策文件。先后出台《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剑川县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剑川县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明确了保护的具体对象、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公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禁止性内容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对古城的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等方面制定出了明确可行的保护措施。

剑川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一瞥 徐俊 摄

运用科技赋能,健全保护管理机制

为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剑川古城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剑川在落实完善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赋能名城保护工作,不断创新保护措施,探索出了一条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的可行之路。

全面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工作。先后完成剑川古城、沙溪镇现状历史建筑基础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用科学手段全面记录了其历史风貌;全面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和保护管理机构的“四有”工作;建立了剑川“数字古城”三维展示平台,实现互动式全景展示,将科技手段与名城保护工作做到了有机结合。

全面完成保护对象挂牌工作。2021年1月,剑川古城街区、西门外街街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剑川县随即对其进行了挂牌保护,截至目前,剑川县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历史建筑152个,划定和公布了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公布全县不可移动文物253处,并完成了挂牌保护。

剑川木雕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 孟志刚 摄

加强活化利用,引导全民参与

做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推出赵藩陈列馆、张伯简纪念馆、周钟岳故居、赵式铭故居等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精品项目;将余庆宫与剑川白曲传承展示相结合,打造剑川白曲技艺传承展示馆;将李瑞棻宅院打造成木雕馆、木雕精品的传承展示和销售平台;将都司宅院利用为中央美院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建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博物馆20家,形成了剑川县博物馆群,2019年,剑川县博物馆群建设被纳入云南省博物馆群六大片区建设试点。

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拓展剑川木雕、剑川白曲、石宝山歌会节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涵,加强人与名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间的联系,成立14个传习所和1个剑川白曲综合传习中心;组织传承人到剑川县山狮华清民族中学、金华二小等中小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布扎刺绣、木雕、白曲、阿吒力传统民俗音乐等非遗培训。

鼓励群众参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在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和节庆活动期间,开展送展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升全社会保护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共同保护;出台《剑川古城古民居保护修复补助办法》《剑川县园林庭院创建评选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剑川古城特色民居客栈建设奖补办法(试行)》,引导古民居保护修复,开展特色客栈建设,评定“园林庭院”160多家,鼓励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古城保护。

剑川木雕技艺 孟志刚 摄

强化对外交流合作,释放发展成果

持续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剑川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先后实施六期沙溪复兴工程,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3年寺登街复兴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遗址脱贫的可持续实践项目框架”内的示范案例,并获得2004年“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杰出成就奖”,200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2016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9年代表云南省申报“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对外合作收获了一批互惠互利的发展成果。

不断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水平。2020年12月30日,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批复同意,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正式落户剑川古城,这是国家方志馆在全国设立的第五个分馆,也是全国第一个国际性的方志馆和西南地区第一个国家方志馆分馆,该馆以展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体现出国际性、国家性、丝路性、方志性、区域性的特点,是集收藏、展示、编纂、研究、开发利用、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专业场馆。2022年5月6日,方志馆一期“五馆四配套”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试运行,有效推动了剑川县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水平进一步提升。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特色鲜明、民风浓郁

为剑川点赞

来源 云南发布 云南网

资料 大理州委宣传部

部分内容整合自 中国政府网、“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剑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本期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