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1年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大理州始终不渝从文化禀赋、文化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方面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大理文旅推出【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题报道,为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非遗大理行
嘎蒙卡兜舞
人群欢笑着跳起了舞
姑娘的裙边沾到泥土
她的家乡在很美的远方
那里的夕阳有温暖柔美的光
随风裙摆,清香自来
这是森林里藏着的洁白花语
安吉村,是永平县境内的一个苗族村落,四百年前的古老舞蹈,依然鲜活地在这里流传。“嘎蒙卡兜”为苗语的音译,有“打歌、跳舞”之意,是集歌舞与芦笙吹奏等为一体的苗族传统舞蹈。
陶清香在安吉长大,在她的印象中,每当芦笙响起,苗家节日热闹的氛围便会愈加浓厚。嘎蒙卡兜舞以芦笙伴奏,其音乐质朴清新、节奏明快,舞蹈节奏由吹奏者掌控,动作则跟随曲调变换。芦笙乐舞,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曲调的种类丰富,内容和形式也多样。
第一调《赶街步》,节奏较为悠缓,舞者四步一踢腿,其目的是为营造一种大家相约出游,悠然自得的感觉。
第二调《甩手甩脚》,它描述了这样的情景,今天兄弟姐妹们齐聚,大家十分开心,于是牵手共舞。此时的脚步为三步一踢腿,踏地有力,脚步声更富有节奏韵律。
第三调《锦鸡摆尾》,动作完成难度极高,男性就地旋转,女性在后伴舞,热闹非凡。相传这是战时发明的舞蹈,整齐划一的动作颇具气势,以此达到震慑敌人的作用。
嘎蒙卡兜舞适合节日、庆典和婚丧等场合,舞蹈老少皆宜,不受性别、年龄、人数限制。舞蹈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迫,变化起伏,错落有致。舞步以转身为基本动作,舞蹈奔放活跃,热烈大方,体现了安吉苗族对生活充满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观赏性。
在舞蹈进行到《解疙瘩》时,舞者勾肩搭背,抬手筑成一道拱门,这其实是有着象征意义的,如果村里两家人有矛盾,就约出来一起打歌,通过这种方式化解,让邻里相处和睦。这也是嘎蒙卡兜舞社交功能另一层面的体现。
在安吉,嘎蒙卡兜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陶清香组织活动,真的可以做到“一呼百应”,无论多忙大家都会放下手上的活路前来参加。在过去,跳嘎蒙卡兜舞是很随性的,没有固定的动作,陶清香通过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编排了统一流畅的动作,让更多的人看到苗族古老的舞蹈,也为传统文化填注新的活力。
陶清香不仅仅是嘎蒙卡兜舞的传承人,她更是一名坚守在偏远山区的乡村医生。村里只有一间条件简陋的卫生室,却也是村民唯一可以获得治愈的地方。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陶清香也想过离开,可还有很多困难的村民让她放心不下,终究是依赖感动了无奈,留下是平凡中的伟大。
来源:“樂字号”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