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芦笙阵阵,回响山谷

发布时间:2023-01-30
文章来源:“樂字号”微信公众号 作者:康莞悦 点击数:15328

编者按:自2021年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大理州始终不渝从文化禀赋、文化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方面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大理文旅推出【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题报道,为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非遗大理行

巍山彝族打歌

无论是什么民族,

都有着纪念悲与喜的独特方式。

可以悠然如芦笙阵阵,

回响山谷;

也可以铿然如大刀飞舞,

意绪挥洒。

而总有人能读懂,

这其中的意义。

打歌是彝族人在传统节日、婚丧嫁娶、飘梁竖柱等重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这是彝家人对打歌刻进骨子里的热爱。

地处西南边陲的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亦是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这里的少数民族酷爱打歌,故有着“打歌之乡”的美誉,其中以马鞍山乡青云村的彝族打歌为代表。

和大多数彝族人一样,郭建荣从小热爱歌舞。他自幼跟随祖父辈练习打歌,12岁时向父亲郭家林等前辈拜师学艺,在千万次的练习中,成为了青云当地享有威望的“歌头”。

彝族打歌又称踏歌,彝语为“阿克”,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自娱性集体舞蹈,风格刚劲明快,一招一式都在一步至十六步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其中四步、六步、八步的招式固定,分别展示了猴子搬包谷、牛甩尾巴、金鸡独立。在舞场上,郭建荣力求每个舞蹈动作都神形兼备,他认为只有揪出细节,才能分出高低。

彝族打歌以芦笙贯穿全场,演出长短、曲目顺序都以芦笙的奏乐为标准。作为队伍里的芦笙手,郭建荣承担着“指挥官”的角色,他能巧妙结合打歌情节,准确掌握表演的基调与节奏。

巍山彝族打歌起初是部落之争时一种相互震慑手段,之后才被能歌善舞的彝族同胞将其演变为传统打歌。大刀舞穿插于彝族打歌之中,有着震慑外族侵略的寓意。郭建荣结合历史起源,对大刀舞法进行了改编,他的大刀舞震慑人心,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时代感,每一次挥舞大刀都展示出彝族男儿的英勇豪放。

在正式打歌开始前,需要由“歌头”带队,进行一场庄重的开场仪式,以祭拜山神及芦笙师傅。

祭祀仪式结束后,打歌队员用舞蹈和芦笙演绎十二生肖,节奏明快多变,动作粗狂奔放。

笛声响起,代表着打歌正式开始,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加入打歌的队伍。巍山彝族打歌时唱的调子,根据场景分为喜事调、节日调、忧事调、庙会调等。唱词以即兴发挥为主,字数不限,词唱完16个步伐也要走完。常见的打歌队形有大圆圈、两横行、二四竖行。

2008年,郭建荣主动对接青云村的小学和幼儿园,他希望利用孩子们课外活动的时间,教授他们打歌的技艺,没想到这一教就是十四年。从最初家长的不理解,到后来看到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支持郭建荣的声音才渐渐强烈。

如今,郭建荣的妻子和儿女都已外出打工,他仍然选择独自留在青云村,为的就是每周能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悠然如芦笙阵阵,回响山谷;铿然如大刀飞舞,意绪挥洒。三十余载的坚守,如清风破云见日,温暖着山川与河流,照亮着破土新生的嫩芽。

《非遗大理行》播出时间

首播

DLTV-1周五 20:27

重播

DLTV-1

周五 23:05

周四、周六 10:47、13:48

DLTV-2

周一、周三、周五、周日19:00

周一、周二、周四、周六10:00


来源 “樂字号”微信公众号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