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过大年 游大理】遇见大理,邂逅浓浓年味(三)

发布时间:2023-01-16
文章来源:双廊揽胜、“大理融媒”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榕杉 点击数:2660

过年吃米花茶是漾濞的传统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一些米花和馓子,制作成米花茶来享用和招待客人,意味着新的一年“金条生财、生活甜蜜”。

家住苍山西镇密场村的杨红美,今年57岁,在她的记忆里,从小就跟随母亲学做米花和馓子。


杨红美边做边介绍道:“从小就耳濡目染,小的时候就已经看妈妈做,结婚后自己也开始做,从 25岁开始做到现在已经做了30多年。以前都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自家做一点吃,到慢慢地越做越多开始售卖。”



这几天,每天下午和晚上杨红美和丈夫姜顺华正在家里忙着炒米花、炸馓子。1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她家看到,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一角,杨红美正在灶上忙着炒米花。只见她操着一把特制的木勺在铁锅里均匀地搅拌着河沙,等热度上来后,随即将一勺加工过的米倒入锅里,搅拌间,不到十秒钟,米炸开了花,接着用竹勺过滤,舀放在簸箕里。整个操作过程娴熟自然,凭着感觉完成。


炒完米花、炸馓子。杨红美丈夫提前把早已发酵好的面团抬进厨房,杨红美喝了口水歇了一会儿,也一同来到厨房。厨房里柴火燃烧正旺,温暖了整个小屋,在火光的映照下,夫妻俩正互打下手,一个忙着擀面,一个忙着翻炸,配合默契地忙开来。

杨红美说:“10月份就要开始准备,要准备3个月左右,麦子都需要磨一千多斤,淘、晾晒然后炸,去年做3千多斤,卖了3、4万块钱,米、麦都是自己家的。”

30多年的用心经营,杨红美家的米花、馓子在漾濞当地小有名气,每年春节前,老顾客们都会找上门来采购。杨红美介绍,现在我家四姐弟中有3人继承了母亲的手艺,从事馓子、米花生意,如今大女儿、女婿学会了这门手艺。


说话间,杨红美从厨柜里拿出碗,给孙子们泡了两碗米花茶,孙子幸福地品尝起来,脸上流露出甜蜜的笑容。年味,就在一碗米花茶中渐渐变浓。

来双廊

过一个充满白族年味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来得更早一些,小年才到,双廊民族文化街上游客已然人来人往,海景客栈也是高朋满座,海街的网红打卡点游人排队打卡......



今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双廊旅游市场复苏势头显著,游客朋友也如几年不见的老友般,陆续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双廊也是早早做好准备,迎接来自四海的亲朋好友。这是一场以双廊作为目的地,游客与双廊双向奔赴的旅行,彼此珍惜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今年双廊的春节将会充满浓浓的白族传统年味,游客朋友可以深入感受白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前夕,会在双廊村戏台等游客聚集地开展义写春联活动,为游客朋友和本地群众送去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游客朋友也可以自己挥毫泼墨参与进来,书写自己的祝福和希望。

大年三十开始,在双廊村戏台、大建旁本主庙进行白族传统歌舞演出,篝火晚会,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接本主”)

初一开始,双廊各村的接本主传统民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活动当天,人们身着白族传统服饰,彩旗翻飞,龙腾狮舞,“本主”所到之处,龙灯、狮灯、霸王鞭和锣鼓、唢呐声喧天动地。整个接本主的过程是开放式的,游客朋友可以尽情参与其中。




(“接本主”)

大年初四,青山村接本主的当天,会举办难得一见“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人们把36把长刀刀口向上绑成刀梯,表演者首先为众人表演“跳火舞”,光着脚在一大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而后,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赤脚斜踩上刀刃,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整个表演精彩纷呈、掌声雷动。




(“上刀山” )

除了传统的白族民俗文化活动,双廊的各家经营户也早已扫尘备货、张灯结彩。古镇内以“风花雪月”内容为主题的四个夜景灯光秀场景也会投入使用,结合节日喜庆氛围和白族传统文化,将在双廊古戏台、玉波阁等游客聚集节点,通过声光电等全新形式为游客朋友带来不一样的假日视听盛宴。相信游客朋友在双廊会度过一个美好难忘的春节。

大美双廊、好客双廊盛情邀请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朋友来双廊过大年!




来源 双廊揽胜、“大理融媒”微信公众号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