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甸中村委会有食村着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传承文化遗产,打造美丽乡村,使传统村落既能看得见“形”,又能感受到“情”。
有食村位于大仓镇东南部,是一个世居彝族村落。村落依巍山坝子东山脚就地势自然形成,半山区地势有利于雨季排洪,引甸中河上游水有利于农田灌溉,历史以来就是旱涝保收的宝地。村名“有食”,便取自“衣食无忧”之意。
(有食村下村传统民居马头墙)
有食村在明代以前就已开基建村,村落格局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建村初期仅有27户居民,村落布局参照城池格局,村内建筑多为坐东面西,村内通道南北走向,东西南北各有一道寨门,村内住户户户相通,形成整体防卫系统。
“有食下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要建筑结构,突出防卫性能的高墙深院。27个院落以南北通道为轴心,每个四合院在耳房南北都开门与其他住户联通。每家人还会在院内坎岩下开挖水井以备急用。”有食下村村民字庆华介绍。
(有食村全貌)
有食村上、下村相隔一河为“核桃箐”,有食村有村民饮水井3口,常年水清如常,水量充沛,饮之甘甜,至今仍为村民取水饮用。村内古寨门、古巷、古院落、古井、古树随处可见。
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了“一事一议”、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省级村庄规划示范村建设等工程,当地先后投入了500多万元项目资金,对进村道路进行硬化改造,美化亮化村内环境,对村内小学进行合并搬迁,新建了小广场、篮球场、打歌场、村民议事中心,对寨门进行了重修和维修,村内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与此同时,村民们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现年80岁高龄的村民字有敬,早在十多年前,就同村内的几位老人一起着手整理有食村的相关资料,通过走访村民、查找资料和实地考察,历时数载形成了《有食村宗谱》。
(村内通道)
为了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风貌,甸中村委会成立了有食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对村内文物进行保护,依托传统村落项目,本着在不损害传统村落整体形态的前提下以旧修旧,对部分破损的老传统民居进行规划,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宜居程度。
“有食村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内早就形成了成文的《村规民约》,许多人家都有着家风家训。”甸中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茶江华介绍,目前有食村已经通过大理州传统村落审批,正在积极申报云南省传统村落。
下一步,有食村将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通过积极申报、开展特色民居保护与整治等,扎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巍山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网-云南频道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