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大理灿烂辉煌的文化版图,也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许许多多的文艺家,他们用自己热爱的艺术方式,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成就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着大理的文化版图,延续着大理的文化根脉。大理州文联启动了“走近大理文艺名家”活动,旨在通过拜访生活在大理的文艺名家,聆听他们的从艺故事、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经验,深入解读他们的艺术世界,向所有为大理文学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文艺名家致敬!从而不断提高大理文艺名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文艺人才加入到文艺助推大理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队伍中。
王虎,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副团长,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大理州舞蹈家协会主席,白州文化名家,荣获文化部优秀舞蹈编导称号。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担任白剧《洱海花》《榆城圣母》《数西调》《白子情怀》舞蹈设计。代表作有《喜悦霸王鞭》《肖拉者》《赛秧乐》《龙上天》《力格高》《又见海菜花》《扎染金花》《幸福快乐嘁嘁嚓》等。曾多次担任大理国际茶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和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总编导、大理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大型文艺演出总编导、大理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总编导。
与舞蹈结缘
1973年,跟随父亲支援边疆来到大理滇西北汽车运输总站,9岁的王虎从湖南迁到云南大理,小学就读于下关总站子弟小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王虎迷上了跳舞。
王虎小时候比较内向,却非常喜欢文艺,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了一个红小兵宣传队王虎很想去参加,但是红小兵宣传队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加入的,虽然学校没有通知王虎参加考试,但他因为喜欢,自己跑去找老师要求参加。当王虎走进考试的教室,他记得很清楚,当时的考评老师很高兴地说,非常高兴看到我们的小王虎同学,学校没有通知他来,但他却来了,我很高兴,很欢迎他。就这样,王虎参加了考试,最后还成为考得最好的那一个,他的执着和自信让他加入了学校的红小兵宣传队,从此便跟着宣传队到各个单位,各个地方慰问演出,小王虎与文艺,与舞蹈结缘了,跳舞让他快乐,兴奋。
1981年9月,看到贴在十字路口的招生布告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当时的大理州歌舞团的招生通告。招生是面向全社会的,当时报名的有五六百人。最后一共录取了12名,跳舞的只有9名,而男跳舞演员只有2名,王虎就是其中之一。聊起当时参加考试的事,王虎记忆犹新。当时的主考老师让表演舞蹈,王虎就想起以前在大理师部举办的一个庆祝活动,当时他走进活动场地时感到极为震撼。歌舞团的队伍经过时,王虎看到了他们的舞蹈,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当时冲到第一排,就为了近距离看看歌舞团的表演。他看到歌舞团的演员们在通过主席台时表演了几个舞蹈动作,一下子就被震撼了,他觉得他们跳得那么好看,几个霸王鞭、八角鼓的动作一下子印在了王虎的脑海里,所以在考试时王虎一下子就跳出了当时在记忆中的动作,虽然不会数节奏,但那些动作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跳完之后,考评的老师们微微一笑,就问他还有会跳的吗?王虎就想起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再见吧妈妈》,依着自己的想法跟着自己的歌声即兴表演了《再见吧妈妈》。所有的考评老师当场就笑开了,他们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太可爱了,非常自信。可是,王虎心里却很忐忑,他没有专业学过舞蹈,跳出的舞蹈也稚嫩,又看到考评老师在笑,心里觉得“糟糕”了。考试结束后,考评老师让王虎回家等通知。等通知的过程中,王虎知道了同去考试的朋友已经复试几次。一下子,王虎的心坠到了谷底,他想考试肯定没有通过,很灰心也很沮丧。
但惊喜的是,12月份,王虎收到了大理州歌舞团的录取通知。王虎回忆说,后来他去了团里才知道,在考试时他是第一批就被定下的,而其他有些都还待定,所以他就没有参加复试。从此,王虎正式进入歌舞团,开始了做舞蹈演员的生涯。
其实,当时还有个插曲,就在王虎被录取后,他的家里人反对他跳舞,因为父亲是省级劳模,王虎本可以顶父亲的岗位进入当时在大理很红火的下关总站工作。父亲甚至还带着王虎去了车间,但去了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要跳舞的决心,他说他真的不喜欢车间的工作,他觉得他热爱的就是舞蹈,舞蹈鲜活灵动,带给他美好的感受。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他一心扎进了舞蹈梦中。
不过虽然被录取了,但当时的歌舞团要求极为严格,1981年到1982年,王虎还处于试用期,要经过层层考评才能转正。作为一名舞蹈演员,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学习,基础不好,离专业舞蹈演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王虎也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也不算特别好,瘦小,没有力量,这些都是他的短板,只能通过刻苦训练去提高自己。别人每天只是练早功,王虎就早晚都加练,其他演员练完后他马上又自己接着练,因为瘦,腿部力量、腰部力量不够,就请一名练武术的老师教他用哑铃、杠铃练深蹲和腰背肌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腿上肌肉就练出来了,腰、腿的力量也出来了。当时团里的男演员都在练一个舞蹈技巧“双飞燕”,请了一个北京的老师来教,记得当时团里的老演员最多可以跳到12个,而他在汇报表演的时候一口气跳了29个,虽然跳到最后都有些变形了,但是他就咬牙坚持,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跳到20个以上,后来跳了29个。老师鼓励地说,王虎的精神可嘉。人说越鼓励越有劲,他当时就是这样的感觉,充满了力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虎一直从事舞蹈表演。他主要表演过《打歌》《绕山林》《迎宾曲》《喜悦》《火》《蹇龙舟》《白子白女》到后来的《阿达茵》《弦子弹到你门前》等众多优秀舞蹈节目。他参加演出近千场。演出地从首都到沿海,从深山到大漠,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得到过最边远山区百姓的喜爱。无论是城市和山村,无论是熠熠生辉的舞台和临时围起的红土演出场地,都曾留下他的勃勃英姿、靓靓舞影,都曾挥洒过他的辛勤汗水,给观众留下难忘印象。每当看到那些渴求艺术享受、渴望精神食粮的热心观众,他总是全身心投入,发挥最佳状态,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的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
延续舞蹈生命
从舞蹈演员转行到编导,其间,王虎经历了很多。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大理州歌舞团也经历了合并、改制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条件的制约,很多时候,很多的动作他想完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起这些,王虎也想起了那段低谷期,但是他是真心热爱舞蹈,不愿意远离舞蹈事业。
好在,一件事又改变了他的人生。1992年,在去新疆演出的时候,在新疆一待就是三个月,王虎感觉时间很多,就邀约同时进团的一个女孩,编了一个双人舞节目《脚下情》。后来王虎向当时的团长汇报后,团长觉得王虎很有想法,很有舞蹈创作思维,具备做一名编导的素质,就把他从办公室调到创作部门工作。从此,王虎逐步从舞蹈演员过渡到舞蹈编导。
2001年,王虎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进修,专业学习编导,进修回来后就在团里担任专职的舞蹈编导一直到现在。但是,退居幕后必然比在舞台中央的舞者少了很多的鲜花和掌声。虽然大理州的很多大型演出都是王虎编导的,但在台前被瞩目的往往是那些舞蹈演员们。为此,王虎显得很低调了。谈起这些,王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委屈,反而觉得正是成为一名编导才延长了他的舞蹈生命,只是换了一个方式热爱舞蹈。“创作很辛苦很累,曾经我很多时候都想放弃了。但是后来,当你真想放弃时又丢不开,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一直到现在,就是因为自己热爱舞蹈事业。”
说起这些年的苦与乐,王虎总是想起那些他日夜煎熬才出来的好作品,首先就是《喜悦霸王鞭》。这是一个充满热烈欢快喜庆的白族女子群舞,参加了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的群星奖比赛。在青岛比赛时,全国各地的舞团都来参加,竞争十分激烈。初选时有100多个节目参赛,到决赛时只有36个了,云南只有《喜悦霸王鞭》进入决赛。其实,当时王虎的内心很忐忑,因为一起决赛的有东道主山东和西藏、内蒙、宁夏等民族舞蹈强势大省的舞团,而且走台彩排也只有10分钟,而别的地方是半小时、一小时,但就是10分钟的走台就震撼了当时的主办方和评委,最后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这让王虎感到极为激动和骄傲,因为云南省就这一个节目参加,过五关斩六将获了奖。获奖回来后,局领导非常关心这个舞蹈,就将《喜悦霸王鞭》在全州范围内推广,每个县派了两个演员来学习,学会之后又到每个县、乡镇进行推广,又发展到每个社区都在推广。霸王鞭是白族最具特色的舞蹈,而且节奏十分鲜明欢快,受到了认可和普及。对此,王虎一直觉得很欣喜,很自豪。
白族男女群舞《肖拉者》在苏州参加了全国首届连厢舞比赛,这个比赛的规格很高,(连厢舞在大理这边叫做霸王鞭)。大理的霸王鞭很有特点,是当地白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舞蹈。《肖拉者》是用男女群舞的形式来表现大理霸王鞭舞,但比起四川、湖北的节目,王虎感觉优势不够,就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将一些特别的想法融入到舞蹈中,用一种现代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白族霸王鞭,最后在四面劲敌的情况下获得了金奖第一名。
《赛秧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一等奖。这个节目通过挑秧、运秧、栽秧来展现大理白族农耕文化开秧门的热闹场景。记得这个节目在比赛时有个小插曲,在比赛走台彩排时,一个评委就赞叹不已,说这个节目一定会获金奖。谈起这些,王虎还说:“现在我经常和年轻演员说,你们有很好的条件,你们年轻,从现在开始就要有创作的思维去完成演出和学做编导。”其实做编导是越早越好,想要延续舞蹈生命,除了跳得好、舞台表演好,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他还经常以自己为例,如果不是成为编导,自己早就可能与舞蹈无缘了。毕竟舞蹈演员受制于年龄,如果不将思维转化,不加强文化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很难持续在舞蹈事业上获得成功的。
从一名舞蹈演员成为演员兼编导,再从编导成长为大型晚会的总编导,他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同时也让业务水平得到了几次质的飞跃。1999年,他创作并同时以演员身份参加表演的白族舞蹈《阿达茵》在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比赛中,荣获云南省“彩云奖”金奖。同年11月,他在白族表演唱《弦子弹到你门前》中担任主演并参加全国第九届群星奖比赛。他以高昂的激情、炉火纯青的表演荣获表演银奖。2012年,在中华彝族祭祖节暨第二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开幕式文艺表演“二月欢歌”中,他第一次担任总编导,编创了一台时代精神强烈、民族风格浓郁的大型歌舞演出,受到了当地老百姓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同年4月,他又投入到云南省第八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的构思编创中,又一次担起了沉甸甸的总编导重任。2012年8月,作为总编导,他为大理旅游集团打造一台大型实景歌舞《蝴蝶泉边》。2012年11月,他担任剑川县首届白族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魅力白乡•幸福剑川》的总编导。2012年12月,他创作的白族男子群《霸王鞭》参加中央电视台喜迎十八大全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2016年,他又以总编导的身份完成了大理州建州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大型文艺演出《辉煌六十载•幸福新大理》。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担任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总编导。以上每台晚会他都精心策划,经过数十稿的方案修改、反复上百次的排练,最终都完美呈现了每台晚会及大型文艺演出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嘉宾、观众朋友们的高度赞扬。2021年,他倾尽全力、倾注心血,尽最大努力精心策划,反复酝酿,认真打磨,为大理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呈现了一台主题鲜明、气势宏大、特色浓郁的文艺晚会“百年伟业,千秋丰碑”。这台晚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州委、州政府、州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这也是他作为晚会总编导向党交的一份特殊献礼并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大理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文艺演出“百年征程 光耀白州”表演现场
▲对演出进行指导
从艺40多年,在组织的培养和自己不断地努力下,他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州级奖项。其中2000年创作主演的《玉洱银苍》荣获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银奖。2005年女子群舞《彝山彩云》《爱在天地间》荣获大理州文艺汇演金奖。2007年参与主创编舞的白剧《白洁圣妃》荣获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金奖。同年此剧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金孔雀综合大奖。2010年白剧《洱海花》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剧目银奖和优秀编导奖。2011年创作的《赛秧乐》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表演项目金奖。2012年创作的白族女子群舞《喜悦霸王鞭》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广场舞决赛荣获作品“群星奖”。此节目深受大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在全州范围内普及推广,获得专家的认可,被认为是近年不可多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白族舞蹈作品。2013年参与主创和动作设计的《绕山林礼赞》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剧目金奖。2016年参与白剧《榆城圣母》主创和舞蹈设计,荣获全省第十三届新剧节目展演金奖。2017年参与主创和舞蹈设计的白剧《数西调》荣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大奖和云南省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2014年12月,他被评为大理州高层次人才。2017年11月,被大理州人才办授予“白州文化名家”称号。2019年5月,参与主创和舞蹈设计的白剧《数西调》代表云南省到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比赛,这是我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奖,虽然只获得了提名,但是为今后能够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参与主创的民族歌舞集《家在大理》参加云南省第十五届新剧目展演,获得编导奖。2020年创作的白族舞蹈《力格高》荣获首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优秀作品奖。2021年创作的白族舞蹈《幸福快乐嘁嘁嚓》荣获第七届“花儿朵朵向太阳”云南省原创少儿舞蹈展演最佳作品奖。2021年11月创作的白族大本曲表演《洱海无弦万古情》荣获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合花”2021年云南省曲艺展演活动优秀节目奖。
▲白族男女群舞《力格高》参加云南省首届原创作品展演获优秀作品奖
▲参加第二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
展望舞蹈未来
大理州的舞蹈艺术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一代又一代从事舞蹈专业的舞蹈家们的努力下,不仅为大理州和云南省争得荣誉,也为白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谱写了璀璨篇章,为宣传大理、提高大理知名度、增强民族团结、弘扬大理优秀历史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大理州舞蹈家协会主席的王虎也谈到目前我州舞蹈界的现状:年轻的优秀拔尖人才不足,生活积累不够深厚。在今后舞蹈人才的培养上,要“送出去,请进来”,培养大理州后备舞蹈人才。说到人才培养,王虎说:“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现有6名年轻编导,我总是压实他们的责任,鼓励他们多出作品,其实也很心疼他们,毕竟创作是很艰苦的。但是没有压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压力,要有积累,要有生活。要让年轻人有自己刻苦学习的氛围,要让他们沉下心来,深入生活,扎根生活。舞蹈创作根不深,是立不住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生活的内蕴,编出的东西是空洞的。一定要传承好大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根,发展是叶,大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绚烂的民族风情值得在舞蹈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他还说起鼓励的重要性,希望大理州能推出每三年一次的大理州原创舞蹈比赛,鼓励创作,鼓励作品,让人才涌现。他也说大理州舞蹈家协会会积极地从宣传部、文联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推进大理舞蹈事业的发展进步。
▲参加云南省舞蹈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40多年的舞蹈从艺经历让王虎思考了很多。近几年,看到大理涌现出很多“文艺两新”的舞蹈学校,特别是飞扬舞蹈艺术学校的出现,这让王虎看到了更多新鲜的舞蹈力量,看到了更多孩子热爱上了舞蹈。因此,他总是寻找契机组织活动将全州的舞蹈资源与像飞扬一样的“文艺两新”舞蹈力量联系起来,一起将大理州的舞蹈事业推向前进。同时,也借助“大理舞蹈季”、杨丽萍老师等舞蹈资源和舞蹈家的力量,将大理的民族舞蹈推向创新发展,赋予其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谈到对舞蹈事业的未来规划时,王虎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才能够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当代的舞者们应该用舞蹈这门世界语言讲好大理故事。希望在未来可以创作更多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大理形象,让舞蹈艺术融入伟大时代。
来源 大理州文联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