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巍山县结合“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国际水平特色小镇”、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县等工作,扎实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聚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古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智慧化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十年 巍山在严格保护上发力
巍山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立法范畴,修改完善《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编制《巍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制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手册》《巍山县传统民居开放利用消防安全技术导则》,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累计投资5.5亿元,对古城15条街道进行恢复性建设、8条街道临街建筑进行风貌整治,让巍山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更加鲜明。搬迁巍山一中、文华中学,完成了滇西规模最大、云南第二的文庙片区和南诏古建筑群修缮。开发北隅、文献、文华等新区,完成县城农贸市场、大牲畜和木材交易市场以及县公安局、县委党校、消防救援大队等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迁,疏解古城压力。启动县城南片区等征收搬迁安置,扎实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为巍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施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十年 巍山在建设管理上用力
将粮贸大厦、大理顺泽医药公司、县森林公安等风貌不协调建筑拆除后建成书院广场、口袋公园等,打造绿色文化公共空间;实施“见缝插绿”“古街立体绿化美化”等工程,精细化打造一批小园林、微景观;打造展示茶马古道文化、小吃文化、市井文化的微景观和文化小品26个;完成30多条街道管线入地入管和文华山片区17条道路建设,对16条主要街区外露箱体、管体、管线等进行包装美化,新建污水管网17公里,疏通堵塞污水管网3条;引入顺丰公司,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立街长制、挂包制、志愿者服务等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名城治脏、治堵、治乱、治污;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日常检查巡查,加大停车场和停车位建设,加快智慧技术在名城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智慧用电、智慧消防、智慧出行、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等智慧项目,南诏博物馆实现了“刷脸入馆”,巍宝山景区等众多停车场实现了遥感支付,建成24小时无人书屋两个、智慧公厕27座,完成重要区域智慧安防系统建设,依托智慧城市项目完成了城市记忆工程。
这十年 巍山在资源利用上聚力
引入巍山华侨城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活化利用文华书院,建成集国学培训、讲坛、研讨、交流等功能的精品书院对外开放;引入南京先锋集团规划投资1200万元修缮利用巍山崇正书院,打造先锋巍山崇正书院实体书店;依托徐家大院红色革命遗址,规划建设徐克家烈士纪念馆,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分期分批活化利用赵进士院、施家宅院、梁家宅院等古城内158座古院落,植入扎染、美食等文化元素,建设极具巍山特色的民宿客栈、餐饮酒店,建成耘熹进士第精品文化酒店以及幽兰居、花间堂、喜舍等一批民俗客栈;刘家宅院(南街8号院)作为非遗文化展演参观体验产品投入运营,推出的《歌伴人生路》深受游客喜爱,“百院珍珑”的古院落活化利用新格局初步形成;挖掘小吃、扎染等资源内涵,延伸产业链,建成扎染、小吃、文博主题街区;实施南诏王宫、城南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按照“大祥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巍山围绕“到2025年名城保护工作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名城管理和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名城保护和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持续巩固特色小镇和“美丽县城”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古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历史文化资源合规性保护、合理化利用、活性化发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来源 巍山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