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洱源县举行洱源植物园命名仪式暨“县树、县花”公布仪式,加快“绿美洱源”建设,擦亮洱源绿色、生态的金字招牌,彰显洱源独具魅力的县域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进一步凝聚推动全县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县委书记谭利强出席仪式并在仪式上致辞。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爱国出席仪式,县委副书记杨珏婵主持仪式,州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王兆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家伟,县政协主席李灿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新奇,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李伟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映春,副县长李继龙、朱国荣,县政协副主席孙育才等领导出席仪式。
谭利强在致辞中指出,举行洱源植物园命名仪式暨“县树、县花”公布仪式,这既是全县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务实举措,也是全面贯彻省委“绿美云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生动实践;洱源县旭萍园林基地规模大、树种多,生态和旅游观光优势突出,充分具备命名植物园的软硬条件。建成洱源植物园,既是洱源县强化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的实际行动,更是搭建洱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集中展示平台的重要抓手,也标志着洱源在“森林洱源”“绿美洱源”建设工作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本次评选公布清香木和梅花分别为“县树、县花”,源自洱源各族人民对美好自然生活长期以来的向往,源自洱源各族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符合洱源县的自然特点、人文历史和人民意愿,不仅增添了洱源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展现了洱源独特的区域品位和人文精神,更有利于擦亮洱源名片、提升洱源魅力。
谭利强要求,要不断弘扬“县树、县花”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洱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洱源”建设,为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谭利强、赵云红、刘瑞升、何家伟、李灿文、李新奇共同为“洱源植物园”揭幕。何家伟在仪式上宣读了关于确定洱源县“县树、县花”的决定。确定清香木为洱源县“县树”,梅花为洱源县“县花”。仪式结束后,所有参加仪式的人员还现场参观了“洱源植物园”。
据了解,被命名为“洱源植物园”的洱源县旭萍绿化管理有限公司基地位于三营镇永乐墩子村,建设规模103亩,其中北园种植滇合欢、樱花、香樟等17个树种共计2009株,南园种植清香木、滇朴、雪松等14个树种共计1948株,基地初具植物园雏形,具有较高的科普价值;洱源县在开展“县树、县花”评选活动中,结合洱源县树木和花卉资源实际,突出其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观赏性、经济性等特点,确定清香木、梅花分别为“县树、县花”,符合洱源县的自然特点、人文历史和人民意愿。清香木作为“县树”,象征着洱源人民辛勤朴实、善良忠贞的高贵品质,象征着世世代代浪穹儿女清白传家、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象征着广大干部群众为守护洱海源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寓意清新、淡雅、奉献,与“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精神理念高度契合。梅花作为“县花”,象征着洱源人民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锐意进取、踔厉奋发的时代风貌,代表着坚贞、高洁、谦逊、励志,盛世梅花创造的独特美景,更是成为了洱海源头一道靓丽的旅游观光风景线。“县树、县花”的评选,对擦亮洱源名片、提升洱源魅力,让“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形成推动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 洱源发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