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来看一看洱源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布时间:2022-09-16
文章来源:洱源旅游 作者:林燕 点击数:3351

段信苴宝摩崖碑

段信苴宝摩崖碑又叫《舍田碑》,位于洱源县邓川镇新州村后云弄峰麓的石竇香泉,石竇香泉有南北二大溶洞,段信苴宝摩崖碑刻于南洞内高约3米处,碑刻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碑宽0.69米,高0.9米,文18行,字2—33字,为楷书阴刻,共413字。该碑是迄今发现洱源境内年代最早的元、明时期白文碑。内容记载捐田建寺的经过。此碑对研究当时政治、经济、农业生产和古白语有着重要见证。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州三塔

旧州三塔位于邓川镇旧州村委会旧州村北,由天平宝塔(旧州一塔)、制风塔、象鼻塔组成,始建于南诏(唐)、大理国(宋)、清三个朝代,是邓川早期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均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旧州三塔”遥相呼应,呈三足鼎立之势,是我县境内极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群,也是佛教在唐代时期就盛行于洱海流域的历史见证。1980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平宝塔(旧州一塔))

(制风塔)

(象鼻塔)

真武阁

真武阁又名玄帝阁,位于茈碧湖镇九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丰年间兵燹毁坏,光绪十三年(1887年)浪穹县九气台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县文管所对其进行维修。1980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气台真武阁)

灵鹫寺

灵鹫寺位于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包大邑村华聪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继于明代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三次重修,清光绪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为一进三院,坐西朝东,均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其占地面积约为1407平方米,灵鹫寺沿东西轴线依次建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母阁、玉皇阁和厢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庄严古朴,错落有致。寺内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灵鹫寺碑记》、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灵鹫古刹记》、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产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祠堂

马家祠堂位于果胜村委会大果村。始建于明中叶,于清嘉、道年间圮毁,族人重修,清咸、同年间杜文秀起义又毁于兵燹。马家祠堂属民国时期建筑,民国22年(1933年)竣工。祠堂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青瓦屋顶。由大殿、南北厢房、门楼和侧门合围成四合院,四角设耳房(俗称漏阁)。大殿为单檐歇山建筑,大门从门楼明间进入,侧门由门楼北耳房天井进入。整院南北宽26米,东西长45米。祠堂内存碑刻3通。马家祠堂属典型的白族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其木雕非常精美,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马曜先生故里宗祠。2013年洱源县文物部门将其申报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在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洱源县文物部门完成了马家祠堂抢救性保护修缮工作。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洱源旅游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