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罕见文武庙共存!一起探寻宾川这座明清建筑瑰宝之谜

发布时间:2022-08-28
作者:马寅瑞 点击数:13093

州城文庙始建于明弘治七年,即公元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和添建,整体格局完整。


后经多次修缮拓建,占地达到11000多平方米,形成了由照壁、棂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南庑、北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沿一条中轴线展开的四进院落。

文庙南边是与文庙形成丁字形空间布局的武庙。据《雍正宾川州志》记载,州城武庙兴建于康熙初年。

文庙与武庙相互依存,在云南现存的古代文武庙建筑群中极为罕见。文武庙前各一个大照壁,照壁正中留有圆孔,为何留孔在当地颇有说法。

州城文化站站长陈开举:“州城镇的文武庙在修建照壁时特意留了圆孔,每当地方上出现重要人物、事件时就打开。现在文庙照壁上看到的圆孔就是为了纪念宾川县的第一个进士何邦宪。”

明朝修建文武庙皆有严格的规制,除了这个区域要达到一定行政级别,还必须有至少一个本州县的学子进京考中进士,这个制度到了清代才放宽了条件。

在云南尚存的56座文庙中,宾川县州城文庙透过雄阔的建筑样式显示出一种对文化的尊崇与自信。


州城文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牌楼是棂星门,牌楼进深9.4米,屋架为双排柱,屋面为双层底瓦,八角飞檐,米字形双重斗拱,密集交错,层层咬合,显得巍峨壮观。

走进棂星门后,左右两边是供奉历朝历朝对当地有贡献的贤人名士的名宦祠和乡贤祠。

随后进入第二道大门,大成门,此门源于孟子所说“孔子集大成”之语。这道朱红色大门,面宽五间,进深两间,显示出了孔庙建筑规制之高。

通常情况下,大成门森严紧闭,人们只能从两侧的金声、玉振门出入,只有举行祭祀大典才会开启这道大门。

进入大成门就进入文庙的核心——大成殿。这是中轴线上的主殿,它是按照大祭典仪式的规格来设计建造的一座五开间建筑,重檐多宇,气势轩昂。


陈开举:“屋脊上翘角的装饰不是龙,我们当地把它叫做鳌鱼。其他地方比较少见,因为一般建筑物用龙、虎居多。鳌鱼在我们当地的民间传说中,具有防震的作用,所以文庙、武庙在时代变迁中经历了无数次地震,仍屹立不倒,或许它真的在起作用吧。”

据陈开举介绍,在建造文庙时,当地人特意选择弯曲的木头作为柱子,这其实也蕴含着孔子、孟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



文庙里每一幅斑驳的彩绘

每一个建筑的构建

都凝结着先辈的智慧

后人一遍遍去猜想和解读

这些蕴含在建筑中的文化密码

正是对接续传统的渴望


与文庙毗邻的武庙,占地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由南向北沿着一条中轴线,呈阶梯式四进院布局。武庙门前的大榕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当地人的气象树,人们根据这棵树的枯荣程度来预知一年的旱涝情况。


武庙的核心是武成殿,武成殿是一幢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13.5米,深11.5米,在庄重威严的大殿内供奉着关羽和岳飞的牌位。


与文庙一样,武庙中无论门楼、门楣、藻井、墙壁上的图案,都有它们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

陈开举:“这幅画我们叫‘连升三级,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画上有麒麟、金锭子、银锭子、莲藕、笔和书卷。麒麟左边的植物,我们当地叫观音莲,观音莲根部我们叫‘地涌金莲。地涌金莲、麒麟、莲藕就是‘三连’,所以叫‘连升三级’,寓意也好。

州城文武庙

像一本厚重的书卷

散发着儒雅斯文的气息

穿越了600年的光阴

走进文武庙

走进这些庄严宏阔的建筑

我们依旧可以

触摸到文化的力量和温度


文武庙是州城镇的文化高地,透过这些飞檐翘角的建筑我们依稀能感知到明朝在这里屯兵筑城,设大罗卫的繁荣景象。

如今州城古城依旧保留着正方形棋盘格局。十字街中心矗立着建于清代的钟鼓楼,城内散落着笔山书院、南薰桥、报国寺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让州城镇散发出时间积淀的独特魅力。

陈开举:“这个地方要发展就离不开文化,所以大家都很重视,心里也有敬畏之心,因为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才能把我们州城镇的古建筑都保护好。”

来源 大理广播电视台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