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红色旅游线路:黄坪镇、西邑镇、松桂镇(重走红军长征路、瞻仰红军烈士墓)→鹤庆县城(瞻仰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馆)→鹤庆县草海镇母屯村(重走红军长征路,感受红军当年长征过鹤庆的热烈场面)红色旅游线路。
相关点位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过鹤庆纪念碑公园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位于鹤庆县城鹤阳西路以西的西山山麓,距县城3.5公里。该碑原位于鹤庆县文化馆后花园内,1976年4月23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过鹤庆四十周年时修建落成。迁建后的纪念碑基本保持原样,由碑身、碑座、台基三部分组成。2007年,对纪念碑公园再次扩建,建设规模达到250亩,续建平台、汉白玉围栏、青石板道路、广场、麻布石门楼及附属工程,于2009年竣工。碑通高19.36米,寓意为1936年红军长征过鹤庆。基座高4.23米,寓意为4月23日。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为田麟勋将军亲笔题写。1987年鹤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鹤庆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烈士墓
位于鹤庆县松桂镇南庄村委会南太平村。墓中安葬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时受伤牺牲的一位红军排长。1987年鹤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鹤庆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的边线石脚为起点,东、南、西、北方向各延伸20米。
红二、六军团长征姜营军事会议遗址
位于鹤庆县黄坪镇姜营村委会老街学校,1936年4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抵达鹤庆姜营。23日,六军团在老街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等领导作渡江动员。会议根据朱德等领导关于红二、六军团北上抢渡金沙江,尽快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建议,动员全体指战员,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为抢渡金沙江扫除思想障碍,做到思想不松懈,行军不掉队,渡江守纪律。这是红二、六军团在抢渡金沙江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实现顺利渡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龚银凤黑泥潭畔救红军遗址
位于鹤庆县黄坪镇财丰村委会张波罗村。1936年4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由宾川鸡坪关进入鹤庆黄坪。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村民纷纷上山躲避。黄坪财丰张波罗村的龚银凤迫于生计到黄坪街卖草鞋,途遇纪律严明、和蔼可亲的红军队伍,高价买了她的草鞋,她对红军产生了好感。24日,一名红军兽医因掉队落入坏人手中,龚银凤乘坏人不备,机智地将其解救并藏于山洞。25日晨,龚银凤去给红军兽医送饭,到黑泥潭畔时,发现有6名红军战士嘴里塞着毛巾,被捆绑在一起,就果断用镰刀割断绳索,再次解救了红军。
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鹤庆第一村黄坪石洞村
位于鹤庆县黄坪镇石洞村委会波罗箐村,1936年4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领导的率领下,从宾川县鸡坪关进入鹤庆县黄坪镇石洞村的波罗箐自然村。之后,红军途经鹤庆县的黄坪、西邑、松桂、金墩、云鹤、草海、辛屯等7个乡镇,46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住宿村寨87个,历时6天,行程110多公里。红军沿途宣传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惩恶扬善,纪律严明。各族群众箪食壶浆欢迎红军,为部队筹粮、做翻译、当向导,军民一家,鱼水情深。由此,波罗箐自然村被誉为“红军长征过鹤庆第一村”。
红军无名烈士墓
位于鹤庆县西邑镇水井村委会炭窑村。墓中安葬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经该村时受伤掉队被反动派杀害的一位红军青年战士,同乡亲们一道将小战士安葬在山箐旁。墓为方形石砌,长2米,宽0.7米,高0.9米,正中顶端刻有一个浮雕五角星,碑心石正中刻有“红军烈士之墓”六个大字。每逢清明时节,附近的师生和群众都到此祭扫烈士墓,以表达缅怀先烈之情,同时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87年鹤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鹤庆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长征鹤庆军事会议遗址
位于鹤庆县云鹤镇县政府大院内,1936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抵达鹤庆县城。24日,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领导在鹤庆县政府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分析了鹤庆、石鼓、梓里桥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态势,研究安排两军团抢占石鼓渡口的战斗任务,对抢渡金沙江作出具体部署:红六军团由左翼隐蔽奔袭石鼓,红二军团走右翼向丽江及梓里桥方向佯动,进行战略掩护。这是在敌人强大,红军面临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红二、六军团审时度势,及时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为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该项革命遗址时有人员前往参观瞻仰,发挥着一定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来源 鹤庆文旅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