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蝴蝶泉边好梳妆——白族服饰精品展”在红河州博物馆开展

发布时间:2022-07-16
文章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代汪媛 点击数:3478

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粘合剂”。


为进一步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7月14日上午, “蝴蝶泉边好梳妆——白族服饰精品展”在红河州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大理州博物馆和红河州博物馆联合主办,展期至9月12日。



开展仪式现场

红河州博物馆馆长何松涛致辞



大理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和爱东致辞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最显著的文化标识之一,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2017年6月,白族服饰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展厅掠影







本次展览以实物、图文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展出白族服饰30件套、绣件饰品80余件,集中展示了大理、洱源、鹤庆、剑川、云龙等地的白族服饰以及白族刺绣和大理扎染工艺,透过精美的白族服饰,让观众近距离领略白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服饰欣赏








参观展览







勤劳的白族妇女,所想即所绣,指尖下的刺绣不仅装点着她们的服饰,也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她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所绣图案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灵动之美。

绣件饰品






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曾家喻户晓,蝴蝶泉边的美好生活是大理白族爱情故事的缩影。此次展览实地造景“蝴蝶泉”休闲观影区,吸引了观众驻足停留,感受白族富有诗意的浪漫情怀。




精心布展










大理和红河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州,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互鉴共进,坚定文化自信,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肩携手、砥砺前行。


馆际交流促发展

在红河州博物馆何松涛馆长的引导下,大理州博物馆一行参观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观展过程中双方就陈列展览、数字化建设、藏品管理、宣传教育、队伍建设、馆际合作等方面交换了诸多意见,拓展了工作思路,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双方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同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延伸阅读

红河州博物馆简介

红河州博物馆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州行政中心红河广场西侧,于 2003 年 12 月建成。馆址占地面积 3266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8121 平方米。2005 年 10 月 8 日正式对外开放。2009 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内有文物藏品 10127件,珍贵文物 237 件,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博物馆。



红河州博物馆为中西结合建筑风格,外观造型取材于红河少数民族转山和圈舞习俗的雏形体造型,装饰有民族图案和纹饰,窗口造型来自于少数民族对日月水火的崇拜。在“富饶美丽的红河”“古老神奇的红河”和“绚丽多彩的红河”三大专题展厅中,展出有青铜器、陶瓷、书画作品、锡工艺品、民族服饰和传统工艺品、民间乐器、宗教祭祀用品、生产生活用品以及近现代文物等一千多件。浓缩了红河文化的精髓和历史情怀,承载着全州各族儿女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是全方位展示和了解红河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自开馆以来,举办了各类国家级、省级、州级大、中、小型展览及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科学普及文化知识与展示红河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场所。

红河州博物馆肩负着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红河历史文化的历史重任,坚持立足四本(立足本土、挖掘本土、升腾本土、推介本土),围绕五性(综合性、地方性、民族性、艺术性、开放性),突出五大优势(人类发祥地、民族文化、多元文化、面向南亚东南亚大通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办馆思路,力争建成服务全州、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地方博物馆,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州战略、全面建成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