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艺术大理】钦志成和他的“高台社火”情结

发布时间:2022-07-05
文章来源:巍山微视 作者:刘榕杉 点击数:2718

初夏,绵雨初歇的巍山古城,鳞次栉比的古建筑错落有致,蓝天白云与或雄伟、或精巧的古建筑相媲美,焕发出勃勃生机。

巍山民间艺人钦志成的高台社火传习所,就在古城上水坝街的一院民居里。

“由于疫情原因,从2020年春节起就没有组织大型的演出了,但我觉得还是要经常性组织培训和交流,不能让高台社火这门技艺失传。”6月17日,正在准备给传习所几名徒弟传授高台社火技艺的钦志成告诉记者。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其中高台社火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融合了我国古代的杂技和戏曲的表演成分,充满着热烈深厚的民族情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每逢遇到重大的节日或重大的庆典活动时,当地老百姓就会想到高台社火的表演。

巍山高台社火,如今已有百年历史。相传上世纪二十年代,巍山城中有一位家境殷实的开明士绅,在上海闯荡时曾学过京剧,回乡后便置办了京剧的行头,找来了一些俊男靓女,让他们装扮起来,教他们模仿京剧里的人物的唱做念打活跃气氛。后来,他又倡导这些演员到百姓中间去表演,为了让更多的人看见表演,在他的运筹下,就出现了让几个壮汉用木制的高台抬着这些演员进行四街巡游表演的高台社火,这就是巍山社火最早的雏型。

(杨念  摄)

现年65岁的彝家汉子钦志成,自幼就喜欢各类文艺演出。上世纪80年代初,钦志成喜欢上了高台社火的表演,于是就拜巍山民间艺人黄纯为师学艺,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成为高台社火表演的行家里手。

“高台社火的表演,最难的是铁芯子制作。” 钦志成介绍说,高台社火的结构大体上分为底座和铁芯子两大部分,过去的底座为木结构,类似一个小巧的四方体舞台,在底座四周有四根抬杆,八个壮汉可以将整个高台抬起行走。

如今经过民间艺人和民间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高台社火已演变成可以安装在架子车上推着前进的底座。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用扁铁锻制的铁芯子,铁芯子高三米以上,上面安装了根据戏剧情景设置的踏板,这些踏板是让扮演戏剧人物的小孩站立的。

一架高台,一台场景,一台场景,就是一台戏。这些戏剧场景主要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穆桂英大战洪州》《武松醉打蒋门神》《船舟借伞》《洞宾渡牡丹》,以及南诏故地的民间传说《老君点化细奴逻》等。

“每年社火演出之前,必须事先选择站在社火上的少男少女,这些少男少女一般是六七岁,除长相清纯可爱外,还要胆大心细。”钦志成说,选好之后,让他们穿上行头,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然后将他们抱到踏板上,双脚套进踏板上事先设置好的脚套内,再用布条把小孩的腰部绑紧在铁芯子上。

“高台是固定在车辆上、高出街道房檐的戏台,当时站在高台上,可看到街道两侧古民居瓦顶上的酸浆草。”古城居民陈秋红小时候曾多次站过高台,她回忆说,当时与高台社火配套的还有跳猫猫、跳麒麟和踩高跷,高台是固定在车辆上,一辆车就是一座戏台,与舞龙、耍狮、踩高跷的队伍连在一起,寓意好戏连台。



如今的巍山高台社火已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钦志成也被评为大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社火代表性传承人,并成为巍山非遗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高台社火保护和传承工作,先后参加过大理州州庆、巍山县县庆、春节、小吃节高台社火的策划演出,并经常深入社区、农村和学校开展非遗传承工作。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新建高台社火传习所挂牌后,心里很高兴,只要大家爱看,我们就会一代一代把它传承下去。”如今,和钦志成学习高台社火技艺的年轻人已有了9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秉承“传道授业”的理念,让巍山高台社火这朵民间艺术奇葩,薪火相传。

来源 巍山微视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