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有效地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各类场馆融合、文化资源共享、纵横互联互通、服务提质增效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网络架构。云南省文化馆与祥云县文化馆携手创建“七宣村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把文化馆“我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落到基层乡村,以乡村为“纸”、服务为“笔”,书写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
“七宣村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创建,从方案策划到工作实施,以科学、合理、系统、长效为准则,以繁荣群众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规划部署和工作推进立足于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民俗,保护和传承非遗,坚定文化自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激活七宣村丰富的文旅资源,带动全面发展,把七宣村建设成辐射联动周边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七宣村是祥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也是美丽乡愁的一个乡村实践地。“七宣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规划,起点于上海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一群有情怀、有学识、有远见的有志青年,扎根村组,融入百姓,通过乡村文化创变行动来为七宣村点亮发展的生机,用创意在地行动为村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地文化体验、深度田野调查和参与式工作坊,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需求。文化空间规划全过程为项目式学习,将体验“策划构思—实际开展—总结复盘”全项目流程,项目最终将促成公共空间改造的落地,规划期内还设置了共学赋能环节,资深导师的参与将会为七宣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发展空间锦上添花。“公共文化空间”创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特点,合理安排文化生态空间,以群众主体参与的传播方式,推动文化的传承和文明普及,走一条政府、社会单位、群众“三方共赢”的文化改革创新之路。
“七宣村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创建是云南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从“城市文化空间”到“乡村文化空间”发展的新突破,云南省文化馆馆长郭维平到七宣村调研指导时提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面对的服务群体不同,文化空间的设置和布局必须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项目实施和工作的推进,必须遵循乡村特点,尊重百姓意愿,“新业态、新空间、新体验”要成为常态化的空间模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云南省文化馆、“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祥云县文化馆联手共同创建新课题,标志着云南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示范点创建进一步推动祥云县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引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来源 大理州祥云县文化馆
图文 杨建军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