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大理永平花桥狮灯:传承人的坚守传承

发布时间:2022-06-06
文章来源:永平文旅 作者:刘榕杉 点击数:2669



花桥村,2012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古村落,拥有博南古道、大花桥古村落、古县衙、古元梅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厚重的文化遗产成为花桥独具魅力的文化优势,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要数传承历史悠久的花桥狮灯。

狮灯表演主要以舞狮为主,穿插耍大刀、舞叉等表演,配以击鼓、敲锣、打镲等响器营造气氛,表演中乐手眼睛紧盯场内表演形式,紧张而变化多端的节奏与狮子的舞蹈动作配合天衣无缝。基本构成为:喜神头、舞狮狮子头、狮尾人、敲锣、击鼓、打镲、耍大刀、舞叉、小猴子9类角色。目前永平县狮灯表演艺人主要分布在博南镇花桥村、东庄村。

1979年,花桥狮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时全牵头成立了花桥狮灯队,逢年过节,自发性地为古道群众开展舞狮展演。2017年花桥狮灯被列为永平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依托小花桥活动室建成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花桥狮灯非遗传习所,为狮灯传承发展提供活动阵地。


2022年6月1日,花桥狮灯非遗传习所组织花桥村、东庄村狮灯表演民间艺人开展传承培训活动。在活动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参与传承培训表演的队伍中,年龄层次分布整体偏高,以60岁以上为主,年纪最大的已满75岁,45岁以下仅有2人。但他们一直在坚持传承这一技艺,仍然活跃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节庆展演等不同平台上,使得狮灯表演这一技艺存续流传。虽然狮灯队不断坚守,一直在努力传承狮灯表演技艺,但不可否认花桥狮灯这一项目的传承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各级非遗工作人员肩负着保护传承好它的任务,鼓励现有艺人收徒授艺,通过文字记录,影像、采访等记录方式做好资料留存。


近年来,永平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离不开花桥狮灯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他们不计回报地传承着非遗项目,但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来源 永平文旅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