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中
自然被描绘得像人类一样
有意志、有性格,甚至有感情
在这些神话故事当中
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
远古人类对于自然的未知和恐惧
被寄予由瑞兽守护
中国传统文化中
一般将龙、凤、龟、麒麟、貔貅称为瑞兽
五兽各有不同寓意,承载着美好的寄托
而在大理,有一种独特的瑞兽,它站于屋脊
守护着来年风调雨顺的朴素祈愿
瓦猫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很像家猫而得名。
人们传说,这瓦制的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目的。人们将它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祸害和四野鬼怪。
我国古代,最早用于镇宅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唐代后演变成秦琼和尉迟恭。门神是负责捉鬼的,而消灭鬼的任务则交给了老虎,由两位门神将鬼“执以饲虎”。把瓦猫设计成如猫似虎的模样,高踞屋顶之上,守家护院,可吞食一切来犯之鬼怪。
瓦猫至今仍广泛流传于云南多地,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但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
鹤庆白族地区的瓦猫造型及其夸张,其精美绝伦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鹤庆瓦猫的造型数量之多,这一点让其他地区的瓦猫有些望尘莫及的味道,而这背后的“始作俑者”正藏在他自己的小作坊里,一边捏泥一边构思想象下一个瓦猫该是什么样。
在鹤庆赵屯村,郜金福这个名字远没有“猫福”来得有名气,“猫福”是郜金福的外号,他从小就在砖瓦厂里做瓦猫,当时的瓦猫可以向盖房子的村民换鸡肉来吃,为了填饱肚子,郜金福制作的瓦猫是质量又好数量还多,于是“猫福”的外号渐渐被传开。
这种昂首翘尾造型的瓦猫是郜金福的成名作,也是鹤庆较为传统的瓦猫造型,虽然已有一段时间没有捏制这类瓦猫,但四十多年的肌肉记忆,在郜金福触碰到黏土的那一瞬间即刻就被唤醒。
“猫福”每年都会到鹤庆坝子的砖瓦窑上,向烧砖瓦的人买两塘上好的窑泥,让牛踩好以后,储存在家里,用作一年的做瓦猫的原材料。
制作瓦猫,没有模型,没有固定的样式,全凭匠人手工制作。除了师傅交给的基本技艺外,剩下的全靠个人的悟性。
雄伟的石狮同样有镇宅的寓意,郜金福借鉴石狮造型,把小猫的体型放大,小猫变大猫,显得更加威武、雄壮,安放于堂前,平添几分威震八方的气势。
眼睛,能看清当下,但思考,却能看见未来。
郜金福每天在闲暇之余都会思考新的瓦猫造型,到目前为止,郜金福已经制作出了二百多种的瓦猫造型。朋友们会调侃他是“瓦猫造型发明家”,这些新的造型里充满了猫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猫塔又叫塔猫,是郜金福的艺术杰作。白族崇尚高塔,认为塔可以镇压和化解一切冲犯与不利,同时塔还预示着平安、稳定、步步高升。无数的瓦猫叠在一起,形成一座猫塔,具备了塔与瓦猫的双重吉祥寓意,是一种双吉双福的象征。
飞天猫,又称五福猫,底部三只小猫相邻,中间大猫连接顶部小猫,大家前臂向上,似飞翔之状,寓意五福临门。
六福猫,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寓意六六大顺。
此外,八方猫和团圆猫顾名思义分别代表着八方来财与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郜金福的小儿子郜锦雁已经初露锋芒。
他师从父亲,在瓦猫造型上自然也是不拘一格。
麒麟猫是郜锦雁的作品,这是瓦猫造型上的另一次突破。
麒麟猫的制作流程繁复,中途还需要给小泥猫晒上半天太阳让其变硬以方便接下来的制作。
眼见功夫,易学难精,父亲一有空就会到儿子身边做指点,同时二人也会在瓦猫的造型上交流构想。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成为一名瓦猫工艺大师的路,郜锦雁才刚刚启程。
猫福的瓦猫因为造型多,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一位广州的客人慕名致电,希望购买一只瓦猫。
抓紧时间打包好快递,这只瓦猫将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拉近两地的距离。
瓦猫,立于屋脊
默不作声眺望着灵动纯净的海面
等候天边的第一缕曙光
花开燕归来时,人们许下心愿
瓦猫如精灵
倾听人们屋檐下朴素的祈愿
不光保得来年风调雨顺
也守护这盛美的锦绣河山
来源 非遗大理
责编 陶优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