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多山,多古迹,也多美景。
其中,有的久负盛名。如古色古香的南诏国故都巍山古城,古木众多绿意盎然的道教名山巍宝山,古建遍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九曲十八湾的红河源头……那是一幅幅横亘在巍山大地上的绝美画卷。
(资料图)
有的,则犹如深巷之中的一坛醇酒,待你走近几步,斟上一杯,芳香自会扑鼻。国家级传统村落新村,便是如此。
古村生古韵 绵延数千年
飘梁竖柱扔粑粑,用木榔头舂土墙……这样的建房场景,在许多地方已消失了许久,如今却在新村重现。
暮春时节,草木蔓发,青山可望。沿着绵延的山路,来到地处巍宝山麓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南诏镇新村村委会新村,村落靠山面水,村居建筑错落有致,走在村道上,低头是石板小巷,抬头是黄墙黛瓦,百年风雨的痕迹雕刻在村落的屋檐之上。
在村头,一院正在新建中的民居映入了记者的眼帘:几十名工人,有的在抬土,有的在舂土墙,有的在房顶上钉椽子……“这就是正在恢复重建中的细奴逻故居。”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家荣介绍说。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是南诏国始祖细奴逻的父亲蒙舍王带着蒙舍家族避难生活的地方,而年轻时的细奴逻就在新村放牧耕作。
南诏国建立于唐贞观二十三(公元649年),历经十三代王,共254年,与唐王朝相始终,是唐朝时期威震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的崛起和强盛,推动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西南边疆的巩固和西南边陲各民族特别是彝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新村,全村共有67户308人。村内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不少人家的墙壁和门头还绘有壁画,历经数百年风雨还栩栩如生。同时,各种民风民俗和非遗文化保留完好,有彝族打歌、土主庙祭祖、彝族木雕、传统刺绣工艺、彝家土八碗等。
在离细奴逻故居不远的村头,屹立着一株千年古桂树。“据说这棵树是细奴逻当年栽给他妻子的。”现年78岁的彝族村民字成文说。
古村生古韵,绵延数千年。站在枝干遒劲的古桂树下,看着满树嫩绿的叶片和挂满枝条的花蕾,让人仿佛嗅到了桂花醉人的清香,眼前便闪现出千年之前,细奴逻和他的妻子在山中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场景。
屋后青山秀 村庄面貌新
“在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前,村庄里都是弹石路和土路,这些年通过政府投资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村党总支书记字明高高兴地说。
2013年新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新村开始进行古村落保护规划和人文旅游规划,并使之与村庄规划、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相呼应。按照先急后缓、先布点再连片,实行有序有效的保护,节点式联动式的开发。
近年来,新村先后争取各类投资约1128万元,完成修建青石板游道1782米、村内石板路铺设1800平方米;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公厕、彩画描绘等附属设施建设;完成各类绿化树种植1375株、草坪绿化340平方米;建成了新村到巍宝山土主庙的青石板游道。在村口的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上,建成了古色古香的风雨走廊,并将祖先细奴逻的发迹史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到了广场的大照壁上,供后人瞻仰。
2021年,设计为一进两院六合同春,投资500万元的细奴逻故居恢复重建工程启动。“细奴逻故居恢复重建的目的,是让我们新村乃至各地的彝族同胞记住祖先的创业史,同时带动新村文旅产业发展。”吴家荣说。
在村脚的五道河,政府先后投资了892万元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除了对河道进行加固,还在河道两边建设游道,对河道上的古桥进行修缮保护,修建风雨亭,并进行绿化美化,弯弯曲曲的五道河成为村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屋后青山秀,村庄面貌新。村里将“三清洁”和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不定期对村内公共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干净美丽宜居新农村。通过党员带头,村民自治,曾经杂草丛生的道路两旁,如今花坛遍布、花草飘香;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井然有序……
推窗能见景 山水好安居
“这个‘五一’假日,来新村游玩的游客相当多。”字明高说,每逢周末节假日,巍山古城众多居民,总爱到新村村脚五道河边散步踏青,采摘野菜,赏花留影……
漫步村中,风中满是淡淡的花香,伴着各种各样的鸟鸣,总会让人觉得,如果在这里生活的话,那就是自带背景音乐的人生,一定很享受。
推窗能见景,山水好安居。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让当地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吸引了外地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寻幽定居。
来自陕西的90后女孩萝卜(化名),因为爱好骑行而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当2021年来到巍山新村时,她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宁静安逸的地方,于是便在村中租了个小院子,做起了餐饮。“因为喜欢《海欧食堂》这部电影,所以将餐厅也命名为‘海鸥食堂’,希望这里可以成为让人觉得温暖的地方。” 萝卜说,她还计划将小院的另一半改造成客栈,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和萝卜一样的,还有前几年已在大理安居的85后女子花花(化名),也是在来巍山游玩的时候,“误入”新村并定居于此,开起了“柿子树下”民俗餐厅。
推窗能见景,山水好安居。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及村规民约,将新村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并通过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把新村的生机展示出来。”字明高说。
五道河畔风光美,巍宝山麓有人家。如今,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巍宝山麓徐徐铺展开来。
时光啊,就像在路上堵了车,便也摇下车窗,悠然欣赏起这里的风景来。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如同昨天和今天,这么近。
来源 巍山微视
责编 沈梦玲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