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中国最美乡愁带】祥云:山水普淜,四时可亲

发布时间:2022-05-04
文章来源:祥云时讯 作者:沈梦玲 点击数:3053

普淜古称凤来,处处皆是山,因山而美、因水而名,三月拾花春酿,六月夏雨微凉,九月晒秋老巷,冬月雪满空山。

凤来之春,美在风传花信、云隐青山

老国道边一簇簇繁花如锦,从水盆到花溪,有杜鹃如火、梨花溶溶,更有杨家屋桃花寂寂,天峰山春樱迟迟……三月的晚风里皆是万事可期。

二月十五天峰山踏歌会,数万游人香客齐聚打歌场,热情的彝家儿女在青山白云间踏唱起舞,用歌声祈祷山河无恙、用舞姿祈愿人世皆安,映衬着满山繁花叠蕊,感受普淜的另一种风情。另一片白云之下,普淜水库、邵家水库在群山怀抱之间,承载着普淜儿女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湖面烟波浩渺、小舟荡漾其间,有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可踏青修禊不负春光。所谓陌上花三枝两朵,胸中意万水千山,普淜之春有大美而不言。

凤来之夏,美在空山胜寒、雨浥轻尘

普淜气候凉爽,全年凉爽舒适,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少有的夏季避暑胜地,与凉爽天气相伴的还有清新的空气,尤其是天峰山茫茫林海横无际涯,盛夏时节,雾气弥漫在松林间,是避暑的不二之选。

老君殿檐下的风铃摇曳着千年的往事,山色空蒙、雨水凌窗,仿佛置身于太虚环境,可寻仙问道、可打坐修禅。雨季来临,普淜就变得湿漉又诗意起来。老街屋檐青瓦经年一律是黑的,雨水在屋顶的青瓦上敲击出清脆的音响,无意就唤起关于小城雨巷的往事。濛濛细雨中,赶犁的老人头顶箬笠身着蓑衣,挥动着鞭子、吆喝声不绝于耳,插秧的男女老少低首弓背,所谓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这样的画面瞬间就把流年拉回到儿时记忆中。普淜之夏,浊世负平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凤来之秋,美在色彩鲜明、喜悦沾襟

普淜的秋天总是色彩鲜明,夏日的郁葱已经完全被金黄取代,给这个原本萧索的季节平添了温暖和喜悦。初秋的天高云淡、中秋的蟹肥菊黄、深秋的白露为霜,这样的日子里,小镇就热闹起来,老街饱经沧桑,晒架上、簸箕里,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橘黄的南瓜,尤其是家家户户屋檐下的玉米给小镇披上了金色外衣,在冬日的暖阳里熠熠生辉,形成了独具特色民俗晒秋景观。

丰收后“晒秋”,曾经是深秋最美的风景,城市越来越多、脚步越来越快、故乡渐行渐远,“晒秋”也渐渐被遗忘。除了老街晒秋,天峰山公路边缤纷的格桑花同样惊艳了整个秋天。所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普淜之秋,旷世温柔,且把闲情付。

凤来之冬,美在落尽琼花、煮雪煎茶

且不论节气时令如何,每年普淜都会伴随着别处难得一见的飞雪,或在天峰山的暮鼓晨钟里,或在整个白水青山之间……哪怕只是一瞬即逝的零落,却也昭示着季节的更迭轮回。往三天门拾级而上,将伞负于背上,一任飞雪湿濡青衫。

曲径已被雪掩埋,两行足迹清晰写下流年匆忙,唯怕打乱了诗意,只得踮起脚尖亦步亦趋。登上玉皇阁,极目之外,寂寂青山隐现于雪原之间。亭台楼阁,亦在无边的琼花中黑白相间的恰如其是,宛如墨染的山水。此刻该当披一袭蓑衣、煮一盏清茶,如张岱一般置身于苍茫天地间,遇三两痴绝之人,把盏言欢、等闲谈笑,生命里有此一场,便是人世间的雪月风花。所谓人世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霜。普淜之冬,不辞青山,雪染眉目。

在阳光温热、雨打屋檐、或是红泥火炉的日子里,何不放下身边的纠葛与纷扰,与三五知交看遍普淜的花开花落、四季更迭,几段闲言、几句长短,没有争执、没有跌宕,生活正以难得的匀速缓慢前行,幸福感恰到好处,就好似在筋疲力尽之时,偶遇如此一片晴日平川,山水普淜、四时可亲。

来源  祥云时讯

责编 沈梦玲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