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杨淑华:三十年如一日,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2-04-30
作者:王楚云 点击数:4639

下午的大理州博物馆,阳光明媚,树影重重,三五观展的游客不时穿梭其中,显得宁静而闲适。这里的仿唐建筑与白族民居错落有致,中间有水池,有花草,展厅分布在庭院周围,展示了大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从1988年参加工作开始,杨淑华就一直担任大理州博物馆的讲解员。她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爱国主义的种子早早便在心中发芽。“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大理州博物馆,成为一名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是件非常神圣,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杨淑华说:“在平凡的讲解岗位上,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影响着我,我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于1994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刚来到这个岗位上时,我对所从事的讲解工作既新奇又茫然,什么都要从头学起,不仅要熟记讲解词,还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只背讲解词是不够的,那样讲出来的东西很生硬,因此我认真阅读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并将它融入到讲解中,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善,不管游客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不会露怯,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杨淑华微笑着说。

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她从一个腼腆羞涩的年轻讲解员成长为大理州博物馆讲解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先后多次承担重大接待的讲解任务。她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接待国家领导人前忐忑的心情:“当时压力很大,担心自己出错,也害怕领导的提问解答不出来,但我还是在心里鼓励自己,不能慌,慌了就是自乱阵脚,我只要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就行。因为我心里还是有些底气的,这些底气来源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多年积累的讲解经验和对博物馆中每一件文物和每一段历史的不断学习。”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让群众满意才是大事。”她对每一场讲解都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不论是对待重要嘉宾,还是普通观众,即使只有一名听众也是如此。“我对每一个人的态度都是平等的,每一位游客,不论他的身份、地位,都值得我给予最大的尊重,这不仅是对游客的尊重,也是我对博物馆讲解员这份职业的尊重。我们应该做游客的朋友,和他们平等、友好地交流,才能最大可能地激起他们探索历史的欲望,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讲解过程中,她也十分注重与游客的交流互动,提升讲解的趣味性。她会随时关注游客的状态,保持与他们的眼神交流,当感到游客对某一部分的讲解失去兴趣时,及时调整,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也会主动留下一些小问题,给游客带来思考和参与感,让游客更加沉浸其中。有时候,她在博物馆中遇到没有申请讲解服务的游客,也会主动停下来询问,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在她看来,传播大理的历史文化,不仅是工作所需,也是她身为一个大理人,身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积累,让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先后荣获州、市先进工作者,文博战线先进个人奖项,州级文化系统、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州博物馆先进工作者,州委宣传部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等。但她本人对这些荣誉的态度十分淡然:“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做到的,没有博物馆这个平台给予我锻炼、提高的机会,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杨淑华在自己讲好大理故事的同时,仍不忘薪火相传,培养新一代讲解员。她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一遍遍带着新人熟悉流程,告知讲解要点,指导讲解的基本要领,日常的交流中,她也经常鼓励年轻讲解员努力学、大胆做,寻找自己的讲解风格,开拓自己的讲解之路。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蕴涵精彩。她坚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有着不平凡的坚守,通过声音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尽着一己之责,在工作中传递着信念与力量。三十年不忘初心,三十年栉风沐雨,杨淑华在文博基层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新一代文旅铁军的学习楷模。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大理州博物馆 王泽航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