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燃香
在上古时期,祭祀在先民们心目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神圣性。“香”字便是在这样的神圣感中被塑造而出。
透过冉冉香火,我们把心事道与天地聆听,将期许寄托于袅袅而升的氤氲,无论埋下怎样的伏笔,一切所求所愿,皆是心诚则灵。
在古时,“香”一为计时、二为祭祀,三可调养身心。在中国人祈福、祭祀等习俗活动中,“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平民百姓敬香以求平安顺遂,文人雅士以红袖添香寄人生所求,王公贵族以香区别身份地位。
大理自古便有妙香佛国之称,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庙宇,虔诚的人们燃香敬神,祈求保佑。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礼仪的崇尚,白族人民把思念化成青烟,随心事冉冉升起。
氤氲之外,是为数不多的制香匠人,守护着这份信仰。在大理太和村,李跃龙如往常一样,准备投入到燃香制作的工作当中。
燃香的香骨多用竹签,按照“七竹八木”的说法,七月份的竹子品质为最佳,适合劈篾后做香骨,一般切割成48厘米及33厘米两种长度。
手拿竹签一端,放入水缸内,浸湿三分之二,即刻裹上胶粉。这种胶粉由李跃龙特质而成,采用水麻皮的根作原料,晒干研磨成粉,遇水后粘性增大,附着在竹签沾湿的部位,形成第一步——燃香打底。
燃香的粉料还有以下三种,缺一不可。
熟石灰起到让香灰泛白的作用,老一辈人讲究在燃香结束时,落下的香灰越白越发吉利;
香面可以用柏树叶、清香木、香头子等具有芳香的植物制成,香面决定了燃香的气味;
松针是香火的助燃器,一根燃香是否能点上,靠的就是它。
粉料过筛后混合,颗粒大小、细碎程度、粉料比例,李跃龙都有把控。继续借助水份的力量,多次浸湿竹签后粘粉。
这一步考验老师傅的手法,李跃龙做香25年,练就了这项技法,就算手把手授予学徒,没有时间的历练,也未必能够将他超越。
上料过程得保证一根竹签一根香,互不粘连。竹签如鲜花般盛放,花瓣散开的速度快、范围广,粉料的分布才越均匀。
每裹上一层粉料,便要放入桶中进行一道滚香,制出的燃香因此圆滑结实,有弹性且不易折断。
反复裹料,竹签外围附着的粉料充足且紧致,能增加香火的燃烧时间。李跃龙每天可以制出五万支手工香,若不是见识了他刚才制香的手速,你或许会认为,这个数字有些空穴来风。
用木粉混合胶粉,可将燃香染成黄色。经晾晒干燥,去除水份后的黄香,手柄部分也要染成鲜红,才能算作成品。
燃香有黄红绿和本色四种颜色。不同颜色上香时有着不同的供奉方法。红财神,多求大发大旺;黄平安,多求荣华富贵;绿色用于祭祀祖先;本色则为道教常用香火。
还有一种特制的卷钱香,多用于财神庙,制作时竹签需要经过特殊的劈篾处理,燃香烧至过半,香灰不落还能一圈圈盘绕。
随着家中燃香生意越来越好,李跃龙家增添了不少现代化产品的辅助,从制作到包装,制香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外观也比过去多了几分精致。
如今,李跃龙的女儿在家中铺子帮忙,不少熟客都会找上门来购买香火。相比于祖辈传下的制香工艺,老李更希望女儿能懂得燃香的意义。
李跃龙的父亲是名退休教师,家族制香的手艺,虽在他手中歇息了一段时日,庆幸的是,这份技艺仍在传递。“家庭作坊生活源,货优出手心里安”是这位老教师对后辈的训诫。
透过冉冉香火,我们把心事道与天地聆听,将期许寄托于袅袅而升的氤氲,无论埋下怎样的伏笔,一切所求所愿,皆是心诚则灵。
来源 樂字号微信公众号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