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温泉康旅将成为洱源经济新支柱!未来,重点打造这些项目...

发布时间:2022-03-08
作者:马寅瑞 点击数:10124

洱源县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有哪些资源优势?

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考虑?

......

日前

洱源县在

在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和大理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的

《“大理之问”访谈录》节目上

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

问:目前,洱源县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为实现洱海源头的高水平保护和绿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洱源县的发展面临这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压力大。洱海流域大蒜禁种后,传统粮豆种植体系虽然污染风险较低,但产值不高,农民增收难。加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没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9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3%,但农田灌排设施配套仍不完善,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部分山区农田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问题依然突出。农机机械化方面,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仅为5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物流基础薄弱,农产品上行下行通道没有完全打通。洱源县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缺少大型的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农村电商体系不完善,“4+9+90”电商服务平台运营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买进来的多、卖出去的少;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储藏运输成本高、直销率低,只能低价本地销售。

四是农业产业规模效应不足,产业链短。洱海流域农业企业呈现“小、散、乱”特征,缺乏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大理罗琦花卉多肉植物设施栽培100亩,年生产150万盆,产值7000万元,但辐射带动范围仅限右所镇的345户农户;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为1.07:1,低于全州1.46:1和全省1.68:1的水平,例如2021 年全县鲜食蚕豆种植10. 63万亩产鲜荚12.4万吨、鲜梅产量1.24万吨,但大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直接进入市场。

五是特色品牌缺乏、品牌效益不高。洱源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农产品质量好、品质高。如邓川乳扇、绿色水稻、梅果等产品因品牌影响力小、市场开拓不够,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六是农业产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不健全。资金、技术、人才向农业产业流动仍有诸多障碍,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难以吸引到专业的种养、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稀缺人才投身到农业产业发展中。

洱源西湖人家 (杨焕英 摄)

问:洱源的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发展优势?

一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践行“两山理念”。找准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切入点,促进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高质量绿色发展;寻求突破点,全力抓好各级各类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湖泊革命”,筑牢洱海源头生态屏障;健全环境保护机制,致力于走出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全力发展高端温泉康旅产业,将温泉康旅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支柱。充分利用洱源丰富的地热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县城、牛街和右所下山口及西湖地热资源保护利用提升行动,升级地热国、普陀泉、火焰山等项目品质;引导民宿客栈做精做特,主动对接康旅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半山酒店、高星级酒店;进一步规范地热资源开采,完善标准化、智慧化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商业街,开发建设“温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温泉项目建设,以产品、业态和服务的全方位升级,彻底扭转产业“小散弱”局面。

三是全面壮大绿色产业,主动适应食品消费高端化、多样化需求。立足梅果、木瓜、中药材、奶牛等特色资源,瞄定绿色、有机方向,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扩大绿色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构建绿色食品品牌培育体系;持续巩固“三禁四推”成果,推动新希望蝶泉乳业、洱宝实业等本土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打造一批绿色有机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争创“一县一业”示范县,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园和一批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打造一批响当当的“洱海绿色食品牌”,逐步破解“好资源卖不出好价钱”的尴尬局面。

洱源凤羽佛堂村 (大理文旅 图)

问:洱源的旅游基础较好,今后在这方面的发展措施和方向如何规划?

洱源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但存在文旅产业发展缓慢、项目推进滞后、招商不优及缺乏较大市场主体进入等突出问题,所以,洱源的旅游资源外还需要实现零的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采取以下六大措施:

一抓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温泉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做好《温泉水热联供中心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科学指导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全力打造百亿级的县域经济新支柱,做强做大温泉康养旅游业。开展温泉地热资源调查,强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加大对低层次开发和无序开发乱象的整治力度。对地热国等现有较大温泉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切实发挥重点温泉康旅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成立客栈协会,引导民间温泉客栈提质增效,推进康养产业协同发展,打响“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

二抓招商引资。引进头部企业,以温泉为核心要素,串联其他要素,构建温泉旅游业、温泉农业、温泉衍生品等“温泉+”产业体系,促进以温泉为主题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策划包装2-3个温泉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精准招商。服务好正在谈的三营火焰山半山酒店,老街拾光半山酒店项目企业,为项目落地做好全方位服务。

三抓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凤羽慢城退步堂二期于丹书院、三营火焰山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泉·大理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下山口鑫国温泉康养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开展茈碧湖风景名胜区、地热国景区、弥苴河生态绿道、环西湖绿道生态旅游、凤羽文墨古镇、宁山、观音山、乔后乔盐古镇、炼铁乡山石屏村、松鹤唢呐文化旅游村、凤羽镇江登佛堂全国旅游重点村、洱海北岸乡村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研编制工作,计划年内全面完成前期工作。

四抓品质提升。持续巩固提升大理地热国4A级景区创建成果;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规划编制西湖康养小镇建设方案;按照西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分步骤分年度开展创建工作。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和城市更新项目,按照把县城老城区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的目标,计划在老县委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整合老城区苏式老街区、温泉资源、文庙、后山公园,打造文化温泉主题景区。争创一批半山酒店和高星级酒店,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康养项目,打造环境清新、食物环保、理念生态、理疗有效、服务温馨的康养品牌。

五抓业态创新。以“花香茈碧、水韵西湖、耕读凤羽、古道牛街”为主题,积极培育康养度假、医养结合、艺术文创、乡愁体验、户外运动等业态,加快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推广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推进牛街、凤羽、下山口等特色旅游村镇的开发建设,争创一批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充分挖掘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建设“两湖一河”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文庙、施滉烈士事迹陈列馆、马氏爱国事迹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打造一批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景区景点。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开发和设计具有地方民族民间特色(唢呐乐、凤羽砚台等)的非遗旅游产品、本土节庆产品、演艺产品等文创产品。

六抓宣传推介。紧扣“温泉康旅胜地、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这一定位,讲好“绿色洱源,农旅融合”的“洱源故事”;举办好火把节、丰收节等节会活动,以活动聚人气。

洱源松鹤村 (大理广播电视台 图)

在未来的发展中

洱源将坚持

“生态立县、基础固县、农业稳县、

康旅强县、改革活县”的发展思路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两河、三湖、四脉、多点”

的生态空间

和“一核驱动、两轴带动、

三产联动、四片互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

努力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走在前列

来源 大理发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