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非遗云赏】白族三道茶:喝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滋味

发布时间:2022-03-03
作者:龚怡丹 点击数:11679


白族三道茶是白族民间礼宾待客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茶俗,主要以苍山洱海区域内白族聚居的乡村为核心传承传播区。其将民俗、茶艺、传统歌舞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集中反映了白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价值取向、歌舞艺术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三批扩展项目)。

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樊绰《蛮书》就有记载“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大理即受到三道茶礼仪的招待。并在游记中有“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的记述。

三道茶的制作要求严格。概而言之,有 “三道”“六则”“十八序”。其中最为核心的“三道”,即指此茶分为三道,味道迥异,分别对应“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这也是白族三道茶名字的由来。

第一道“苦茶”。第一道茶为白族的烤茶,要先将茶叶放入茶罐烘焙后再冲入沸水,因为烘烤之时要边烤边抖动,又被白族人幽默地成为“百抖斑鸠茶”,当注入沸水时,茶罐中会发出“隆隆”的响声,因此也叫“雷响茶”。这道茶的味道清苦,略带焦香。

第二道“甜茶”。制作甜茶要先备料,在每一个待用的杯子中放入红糖、乳扇丝、炒熟的白芝麻和核桃仁等,再将重新冲好的烤茶注入其中。第二道茶的味道又香又甜,代表人生中期苦尽甘来的境界。

第三道“回味茶”。这道茶要先将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掺入水中煮沸,之后再以此茶底冲入烘焙好的茶叶中搅拌均匀,即可饮用。此茶甜、苦、麻、辣俱全,喝下后回味无穷。白语中辣与亲、麻与富同音,茶中放入花椒、生姜、桂皮,其中蕴含着和和睦睦、亲亲热热及大富大贵之意。

三道茶代表的正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苦,人生初期需能吃苦,“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在人生的苦中学会了忍耐,才能慢慢品尝出人生的味道。

二甜,经过苦难的考验后,人生进入佳境,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终于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进入收获回报的阶段。

三回味,是指人生需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尤其在品味了人生的“甜”后,更容易产生懈怠,因此要时时“回味”,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煮三道茶时,一般都会选用当地烧制的陶罐。因为陶器气孔大,导热好,保温强,干焙茶叶后再冲沸水不易炸裂,同时陶罐中富含微量元素,能够优化茶水的口感。

白族三道茶在敬茶时有一套颇为讲究的仪式。烤茶者首先将第一杯茶双手齐眉敬给客人,客人接茶后又转敬主人家的最长者,然后对在座的人都央敬一番后,才开始啜饮。并且白族俗语中有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说法,所以主人每次斟茶都会注意分量,不会太满。

如今的白族三道茶不仅继承传统在民间时代相传,还与白族传统歌舞融合,衍生出白族三道茶歌舞,在旅游市场得到推广。近年来,为了保护传承白族三道茶,公布命名了一批省、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三道茶综合传习中心和传习所,拍摄记录和收集整理白族三道茶相关资料,使白族三道茶得到有效保护。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大理白族三道茶传习所 图

视频 大理非遗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