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创意大理】非遗大理行——百变的饵块

发布时间:2022-02-21
文章来源:樂字号 作者:谢同希 点击数:4193

每一片稻田在深秋都会低下头

仿佛在垂钓着温柔

伴着蛙声和蝉鸣

如此恬静的风景

让人们想沿着溪流一直前行

米的清香

通过转换被收藏

这是季节的留存

也是童年的记忆

稻米,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驻嘉宾。它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各地被锻造成不同的形态,呈现不同的口感。在云南,由大米制成的食物被称作饵,其样式百变,滋味更是不拘一格,较高的密度不仅让饵有更持久的饱腹效果,也为云南人带来了柔软却又不失筋骨的唇齿体验。

在大理下波棚村,赵家依旧弥漫着米香,对于赵定成而言,这种气味熟悉而又亲切,那个在仲夏夜飘进稻香的小院,似乎从未改变。

大理出产的水稻,颗粒饱满、晶莹透亮,淀粉含量高,有筋道弹牙的口感,是制作饵块的优质原材料。先将大米浸泡两个小时后淘洗干净,然后再由水蒸汽蒸熟备用。如果要大规模地制作饵块,需要借助木锤的力量将米舂打为饼状,但如果只是想在家里解馋,单单依靠手便可以完成制作。除了块以外,饵还可以被制成丝状和片状,食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天然蜂蜡防止粘黏,一场与黏性的对抗即将上演。五分钟的持续揉压,大米的质地开始改变。线条的边界逐渐消失,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大米在赵定成的手中改头换面,以不同的形状等待下一步加工。不断地手揉让大米中的支链淀粉分子连接得更加稳固,获得更大的弹性,更足的韧性以及更加有嚼头的口感,大米化于无形,米团的质地更加均匀。

最后揪下适当大小的米团放入到模具中按压,饵块便制作完成。

母亲李天水,是一位喜欢唱歌并且心灵手巧的白族妇女,在她看来,儿子制作饵块的手艺太过浅显,自己需要做点锦上添“花”的工作。

在大理地区,饵块除了是一种美食外,还是红白喜事用于祭祀和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把熟米打成团搓揉成饵块后,用上面有喜字、喜鹊等图案的木模压制成各种花样的饼状,就成了白族会亲、结婚、上梁等活动的必需品,在白事中,用刀把饵块镌刻成花鸟鱼龙、福禄寿禧等图案,组合成高供,又是葬礼上、祭祖节等必备的祭品。

花儿娇艳欲滴,鸟儿翩然归来,原本只是果腹的食物,在李天水的手中却变成了一场鲜艳的展出。

揉米的确有些费力气,赵定成向母亲提出点餐要求——炒饵块一盘。

 把饵块切成一寸见方的小薄片,加上火腿丝。在热油下,饵块呈现出更华丽的一面。高温带来浓郁的焦香。蔬菜中的水分让饵块开始回软。炒饵块表面顺滑,口感软糯弹牙,需要细细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曼妙滋味。

母亲永远宠溺孩子,只是在这盘炒饵块面前,这种感情被映衬得更加明显。

赵家的米制品传承了五代人,如今赵定成开办了加工厂,为周边的人们转化着这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米香。母亲则在古城的店里等候那些常来常往的老朋友。

一粒米从柔软到坚韧

其中藏着的不仅有智慧

更有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坚守

蛙声和蝉鸣作伴的仲夏夜

深秋低头垂钓温柔的稻田

和飘进稻香的乡村小院

米的清香

通过转换被收藏

这是季节的留存

也是童年的记忆


来源  樂字号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