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素有“高原水乡”“温泉之乡”“乳牛之乡”等美誉,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该县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旅游业稳步发展,文旅品牌初具雏形,但旅游业还存在规划缺位、品质不佳、服务不优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在“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中,洱源县认真查找问题,剖析不足,研究对策,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资源优势独具特色
文旅品牌初具雏形
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饶、资源富集,特别是水量大、温度高、泉质好的地热资源,让洱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温泉之城”。
洱源县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主任 张俊鹏:在全县境内自然流出露点有88处,在我们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当中,把全县的地热资源分为了四大片区。第一片区是牛街片区,第二大片区是茈碧湖片区,第三大片区是三枚村委会的下山口片区,第四片区是温水片区。洱源县有“十里一汤,五里一泉”的“温泉之乡”美誉,2010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
不仅如此,洱源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生态环境优越,境内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北三江”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同时,洱源县地处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大理旅游集团西湖旅游分公司游客部经理 杨治国:西湖因其有湖中有村、村中有湖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游玩。比如说夏天,你来到这里,可以看到荷花盛开,冬天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候鸟成群地飞翔。
洱源县一直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主要以独具特色的温泉资源来带动旅游业发展,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景区,目前有4A级景区一家,3A级景区一家,全县旅游业稳步发展。
结合“大理之问”
审视产业不足
牛街乡温泉资源十分丰富,是洱源县四大温泉片区之一,这里还留存着茶马古道传统村落景观。牛街村温泉客栈、宾馆鳞次栉比,吸引着来自迪庆、丽江等地的游客前来泡澡养生。但这里的温泉资源缺乏高质量的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不足,资源优势难以整合开发利用。
洱源县牛街乡党委副书记 杨国威:在发展上,以前就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第二个的话就是现在我们的牛街街面上的这些温泉客栈,它都是以庭院式的发展为主,那么它就产生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整个温泉旅游的这个发展,它就是小、散、弱。
目前洱源县的温泉利用主要以住宿业和温泉泡澡为主,全县住宿客栈酒店232家,其中温泉住宿70家,温泉游泳池90个。从全县范围来看,洱源县在旅游开发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和约束,景点开发各自为阵、分散经营、区域间没有形成合力,融合度低,品质不佳,温泉产业年接待游客不足100万人,综合产值不超过2个亿。
同时,洱源县部分交通基础建设滞后,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星级酒店较少,大部分景区缺乏休闲娱乐设施,智慧旅游建设滞后,宣传单一,人才缺乏,服务不优,缺乏有规划的旅游精品线路,缺乏高质量、高体验的旅游产品。
大理旅游集团西湖旅游分公司游客部经理 杨治国:西湖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但是知晓的人特别的少。我们的旅游产品上,现在只有生态小木船。
千宿文旅质量主管 王开福:因为像我们在农村做事情,其实农村这块的基础设施相对要弱一点.另外,因为这两年疫情影响,宣传倒是做的还是到位的,但是最终游客产生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发挥产业优势
做强旅游品牌
火焰山温泉小镇建设项目是洱源县引进的一家集温泉度假酒店和旅游养生地产相结合的项目,项目占地150亩,将利用当地富集的地热资源,打造集康养、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温泉特色度假区。
该项目住宅区已于2021年9月份动工,计划在2024年的7月份完工。温泉度假酒店将在今年4月份动工,到2024年的4月完工。
在牛街乡,百泉湾酒店正抓紧主体工程建设扫尾工作,这里也将打造一个温泉康养度假酒店,酒店将于今年建成投入运营。
洱源县凤羽镇素有“文墨之乡”“世外桃源”的美誉,从2016年起,大理千宿文旅公司在凤羽镇打造凤羽慢城农庄文化休闲园项目,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项目正朝着“农业+文创+旅游”的模式发展。
结合“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洱源县认真破解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要创新发展思路,深挖资源优势,强化规划引领,以文旅融合打造洱源县旅游品牌,将旅游业培育成洱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通过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洱源县政府副县长 项丽娟: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依托地热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势,强化产业规划的编制,科学的策划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完善全县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大文旅的一些重大项目地开工建设的力度,建设国内一流、面向国际的温泉康旅胜地,促进洱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 大理广播电视台
责编 沈梦玲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