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红色故里听民意,红色精神永相传—《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走进祥云

发布时间:2022-01-08
文章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祥云时讯 作者:代汪媛 点击数:3128


1月7日上午11:00,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中共大理州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大理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政风行风热线》特别节目——《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走进祥云县。

节目在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视频号、抖音、快手四大平台同步直播,观看总量近30万人次。



这一期直播的地点选在了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这里是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氏三兄弟出生的地方。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位烈士的故居就座落在这里。



此次《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在王家庄进行,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致敬,也是当下党员干部学史力行,践行革命精神,为民办实事的切实写照。



此次协商会由中共祥云县委书记王远召集,县委相关领导、协商议题涉及的乡镇和县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议题涉及的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及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协商会。



此次协商会将祥云县各乡镇前期收集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合并归类,最终确定了发展红色旅游、生活垃圾清运、生态环境修复、古驿道开发利用、敬老院管理使用5个有代表性的议题。






(部分参会发言代表)

发展红色旅游

刘厂镇王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汝学

“多年以来,王家庄作为革命老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脱贫攻坚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但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和集体经济收入与我们现在的基础还是有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够红火,我认为以我们王家庄这么好的基础,我们村的发展还可以更好。现在我们也有一些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村里面成立了一个公司,但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晓不得如何管理运营。对于未来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还有老百姓的日子改善,希望县里面多给我们一些支持,多帮我们村做一下统筹规划。”

现场答复:

刘厂镇党委书记 赵盛海

针对这个问题,镇上也有一定的考量和规划。一是现在王家庄社区的公司也成立起来,要规范运营,建议请县里面把王家庄列为干部培训、支部活动、工会活动等现场学习教育活动点之一,并由王家庄社区控股的祥云县红源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收取一定费用。二是启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碱、酱辣子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营合作,加强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下一步我们镇的交通区位优势越发凸显,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全县的旅游大环境、大背景越来越好,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王家庄的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罗之华

针对刚刚赵书记所说的把王家庄列为干部培训、支部活动、工会活动等现场学习教育活动点之一。我们也会纳入考虑,在下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时,把学习革命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作为现场教学内容。针对王支书所说的发展缺人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选派了工作队员驻扎各村,就是为了解决乡村发展的人才困境。现在王家庄社区的工作队员是县委宣传部的人才,在旅游宣传这一块有诸多优势,希望支书加强与工作队员的沟通交流,共同商讨出更多发展新思路,同时在后期的人员选派方面,我们也会侧重挑选符合村情的专业人才。




生活垃圾清运

刘厂镇大波那社区19组支部书记 郑国华

“自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我们镇上开展了集镇卫生整治工作,为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作为支部书记,我就经常带领着党员干部去打扫村间巷道卫生,老百姓也被我们带动着自觉起来,村上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在最终的垃圾处理环节,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问题。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集中拉到山上的统一掩埋,填埋的垃圾不仅浪费土地,同时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存在着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我就是希望后续处理垃圾时,是否有更科学完善的方法来规范的处理垃圾?”

现场答复:

刘厂镇党委书记 赵盛海

根据县级部门要求,我们目前已经设置了一个简易的垃圾临时堆放点,全镇所有垃圾统一集中到堆放点,压缩处理以后又集中运到县里面进行处理。下步我们将在刘厂镇建立垃圾中转站,将刘厂镇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以后再转运到县城的垃圾焚烧厂处理。您说的这个问题也就能妥善解决了。

祥云县城管综合执法局局长 姜树勋

目前全县的垃圾焚烧厂已建造完成,我们也作出要求,让各个乡镇将垃圾集中运送到焚烧厂来进行规范化处理。就是目前垃圾的量远远不够,后续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的规章制度,让垃圾处理更加规范科学。


生态环境修复

鹿鸣乡罗溪村四组村民 毕润福

“以前鹿鸣本地人都是靠山吃山,煤炭产业就是我们的支柱产业,现在我们鹿鸣矿洞些全都关闭了,煤炭不挖着了,大家的家庭收入也不如以前了,但是我们乡生态环境跟一、二十年前比还是老火。山头一眼望去土黄土黄的,一到2、3月份就干旱缺水,一下雨又担心会出现山体滑坡。我就想问问有没有什么政府的政策可以让我们拥有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金山银山。”

现场答复:

鹿鸣乡党委书记 周立志

我们的想法是,以种植多年生的皇竹草、巨菌草等优质牧草“增绿”提供饲料,之后结合鹿鸣实际大力推广以家庭散养肉牛为主的草食动物助农“增收”,以“种草增饲料、养殖增收入、粪污增肥力”的循环模式实现绿色、收入“双增加”人居环境、农田质量“双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一降低”的目标。在这里,我重点向你介绍一下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的《鹿鸣乡“增绿·增收”生态循环发展综合示范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623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98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村集体资产和群众投入5250万元,实施“增绿·增收”生态文明传承主题公园及主题广场、山区特色增绿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草食动物家庭养殖“增收”项目等。

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杨云生

对于发展肉牛养殖的群众,我们可以提供种养殖技术支持和培训,可以帮助协调优质畜种。要推广优质牧草种植,也可以看看有哪些适宜鹿鸣的品种。同时,也可以申报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特别是青贮饲料加工车间建设项目,很实用。

祥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朱国全

可以形成一个项目申报材料,我们回去看看沪滇协作项目,争取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祥云县水务局局长  宋建云

前期,我们也来鹿鸣进行了管道线路踏勘,预计明年5、6月份这个项目就能将水管接通到鹿鸣的龙水、雄里坡村,干旱缺水情况将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磨刀箐水库建设项目也在申报中。短期看,也需要群众增强节水意识,村组和党委政府维护好水利设施,推广铺设土工模的小型储水池。

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史体健

周书记提出来的建设鹿鸣生态文明传承主题公园及主题广场项目,很有想法。我们也回去看看,争取把这个项目列入盘子里,力争早日落地见效。


古驿道保护开发

云南驿镇云南驿村二组村民 蒲景江

“云南驿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是“彩云之乡”的故里,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是云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我是土生土长的云南驿人,看着云南驿发展变迁,通过前几年特色小镇创建,我们村的发展条件和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周边古镇相比开发进度明显滞后,特别是古街区的业态一直未见大的起色,我就是想了解一下在这个方面政府的保护与开发计划。”

现场答复:

云南驿镇党委书记 孙丕宇

云南驿景区自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伴随着建设项目实施,村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得到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在2017年6月云南驿景区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华侨城·省文投集团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创建开发,因投资主体投资平衡原因,虽然实施了部分项目,但项目建设严重滞后,与特色小镇创建目标预期差距较大。综合分析原因:一是云南驿古镇体量大,基础设施欠债较多,虽然建设了部分基础设施,但至今未形成系统的污水收集管网,更无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因历史原因云南驿古镇风貌从外围看与传统村落称号还有一定的差距,祥云历史缺水,古镇无水景,整体景观一般;三是基于以上两点造成了现今两难局面,游客进入后无消费项目、体验景点少,游客就少。没有游客,商家就难以支撑店面的经营,就更难招引商家。

祥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杨永健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计划:一是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改造一部分现代建筑;二是通过与属地镇政府配合处置一批违规加盖的彩钢瓦,改造环境协调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屋顶彩钢瓦,努力将风貌整治到古村落基本状态;三是争取历史文化名村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祥云县投资促进局局长 张秋萍

下步我们计划引进县内旅游特色商品企业、特色饮食、省内外民宿经营主体进行大力招商,做活古镇商业业态。

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史体健

我们将尽快完善国保单位修缮工作,补齐景区标识标牌,包装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例如水循环景观项目、先锋书屋等争取落地,做活古镇业态。






(部分参会发言代表)

敬老院建成使用

沙龙镇沙龙社区十二组村民 倪思清

“前几年的脱贫攻坚通过帮扶干部的辛苦奉献、帮扶项目的落地见效,我们村的发展条件和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小一辈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就业帮扶很多人去到了外省打工。但是我们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了我们的困扰,虽然我们沙龙镇的养老院已经建好了,但是具体建设情况、建成后怎么运营还不清楚,敬老院护理人员好像也还没有着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入住?”

沙龙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恒良

沙龙镇敬老院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目前已完成三层框架结构主体工程建设,总投入约725万元,内设19间住房、60个床位,并配置了食堂、活动室、办公室等,工程已达到验收标准。建成后,我镇计划采取公建公营的方式由镇合作联社与老年协会联合运营。目前,我镇已将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室、文化广场、儿童之家等集中布局在康养中心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医、养、护、娱一体化,向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体育健身等全方位服务,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更好的安度晚年。现在投入运营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营资金无着落,敬老院主体已完工,但还需采购房间用品、食堂用具、办公设备、电视、监控等物资,经预算还需投入25万元,目前无资金来源。二是护理服务人员未保障。敬老院投入运营,还需招聘护理服务人员,但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工资也是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祥云县民政局局长 杨聪龙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运营的问题:我们县目前已运营的农村敬老院有两种运营模式,第一种是像县中心敬老院实行公建公营模式,另一种是像刘厂、云南驿镇中心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模式,将已建成的敬老院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营。以上两种运营模式,可根据收住特困供养对象数量申报不同的补贴,诸如运营补贴、照护补贴等。我们初步核算过,如果养老院收住特困供养对象30人左右,每年可申请的运营补助大约4万元、照护补助大约10万元,特困供养对象供养金大约31万元左右,能够基本满足农村敬老院的日常运营。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收费的问题:按照相关要求,我们农村敬老院优先收住特困供养对象(也就是五保老人),特困供养对象除政府补助的供养金外,无需再额外缴纳其他费用。再收住特困供养对象不满的时候,可收住其他社会老人,按照老人失能半失能情况,确定照护等级,根据照护等级确定收费标准,养老服务费可由镇政府和运营方协议确定。第三个方面是工作人员的问题:根据2018年祥云县委编办、财政局、人社局三部门联发《关于印发祥云县县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敬老院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乡镇敬老院入住特困供养对象满20人后,给予7个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编制,以后,每增加8个特困供养人员,多给予1个政府购买人员编制,每人每月由县财政保证工资2800元。也就是说,政府帮敬老院解决人员工资问题,而且,收住特困供养对象越多,工作人员也会越多。



截至目前,祥云县召开“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500余场,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个,专题活动反响良好、效果初显,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来源 大理广播电视台 祥云时讯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