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诺邓村有130多家从事火腿腌制销售,30多家经营客栈饮食,销售诺邓火腿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海生介绍说。
春节前夕,云龙县家家户户忙着宰杀年猪,腌制火腿贮藏一年的腊味,在众多火腿中以诺邓火腿的品质更优,云龙县紧紧抓住诺邓火腿发展的机遇,着力做大做强诺邓火腿产业,火腿产业在云龙县“一县一业”发展中“挑大梁”。
“一只火腿”铺好振兴路
“我去年共腌600多支火腿,加上熬盐的收入,一年有七八万元,生活比以前好过了。”诺邓镇诺邓村村民杨斌全乐呵呵地介绍道。
杨斌全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收入主要靠种玉米、核桃等。这些年,他和妻子在家熬盐、腌火腿。虽然每天凌晨五、六点就起床生火熬盐,入冬后腌制火腿,每天忙碌十多个小时,非常辛苦,但他收入却比以前翻了几番。现在两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夫妻俩还学会网络销售,日子越过越红火。
“万驮盐巴千旦米,百货流通十土奇”描述的是当年诺邓的繁华,而“十土”中以诺邓火腿最为出名,相传南诏王微服私访,见诺邓火腿用盐泥敷腌,大感惊奇,令人取之,观之色泽红润,让人赏心悦目,食之香味浓郁、满口余香,赞不绝口。正宗的诺邓火腿必须具备“诺邓盐、猪腿、手艺、气候”这四宝,缺一不可。随着诺邓古村旅游业的发展,诺邓火腿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条火腿”产值近两亿
“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常年解决就业18人,临时用工5000工左右,每年支付工资120余万元。”马金桥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琨斌介绍说。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用7分钟的时间介绍了诺邓火腿,诺邓火腿由此名声大噪,众多食客纷至沓来,一度出现一腿难求的现象。
1994年退伍的徐琨斌瞄准了这个商机,于2013年成立公司,历经8年的发展,年加工火腿量达40吨,2020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公司更注重产品的开发,实现了对整猪的开发利用。
目前,云龙县内有火腿加工企业有3家,年产量约350余吨,产值约1.8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一条火腿撑起产业发展的蓝天。
“一条火腿”撑起“一县一业”
“随着‘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的深入推进,诺邓火腿产业生产标准化不够、产品深加工和屠宰冷链的短板,成为“全产业链”的“卡脖子”问题。”云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李永兵介绍说。
云龙县抢抓发展机遇,2014年成功将“诺邓火腿”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以48.9亿元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位列第68位。以诺邓火腿为支撑的全产业链生猪产业被确定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云龙县加快推进以诺邓火腿为支撑的生猪产业“一县一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火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云龙县委、县政府聚焦问题,提出“六个一”抓好诺邓火腿产业发展。12月15日,云龙县政府与云龙县耀龙商贸有限公司签订诺邓火腿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将打造集“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火腿生产全产业链,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来源 云龙发布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