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大理剑川县召开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传承人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1-12-24
文章来源: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代汪媛 点击数:3125


正当剑川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之际,12月22日,剑川县召开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传承人工作会议。

现场教学

上午,各参会人员参观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剑川白曲综合传习中心、中央美术学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周钟岳故居陈列馆、剑川木雕馆、赵藩文化陈列馆、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







(参观中央美术学院驻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



(参观木雕馆)



(参观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

参会人员还参观了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伯简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满怀深情地参观了各个展厅,认真学习了张伯简学习成长、赴法勤工俭学、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事业并为此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终结的伟大历程。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初心及使命,纷纷表示,将以先辈为镜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结合起来,敬业奉献,勤勉工作,谱写好无愧于新时代、好时代的人生篇章,为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会议

剑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红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始终齐心协力,“一盘棋”抓好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迎检工作。

陈红丽指出,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域很宽,任务很重,要求很高。我们应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持续有力强措施、抓落实、促成效,努力将弥足珍贵的剑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促进发展的力量源泉,为剑川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成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剑川县非遗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安排部署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一阶段工作,并颁发了第五批州级传承人证书、县级第三批传承人证书,签订传承人承诺书及协议书。发放《剑川非遗》(建党百年专刊)杂志、《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大理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宣传单及宣传袋约200余份,发放2021年传承人补助经费16.4万元。

(颁发传承人证书)



(签订传承人协议书、承诺书)



(发放传承人补助经费)

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各乡镇分管领导,各乡镇文化站站长,县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县非遗协会负责人,剑川县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和部分县级非遗传承人代表180余人参加会议。

一直以来,剑川县以非遗传承保护为抓手,发挥白族地区传统文化潜力,紧紧依托“木土石布”等非遗优势资源,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探索创新“非遗+扶贫”“非遗+旅游”“非遗+电商”“非遗+党建”等发展新模式,构建起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下一步工作中,将持续健全完善非遗管理制度,加快优秀传统工艺振兴,加强阵地管理和项目抢救保护,详细掌握传统工艺的第一手信息,建立数据库。同时多措并举推进非遗传习展示展演工作,做好非遗项目的薪火相传、接力守望,彰显剑川文化自信。继续依托县校合作,抓好“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综合素质,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创新发展。依托中央美院师生力量,结合剑川实际,加大设计研发,对木雕、布扎、土陶等工艺产品进行分类包装和设计,不断推动非遗走近现代生活。在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剑川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销售渠道,推进非遗产品的线上销售。依托抖音等平台,培养本地网络新媒体宣传员队伍,探索出一条“非遗+电商”的特色路子,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紧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文化与旅游的优势,以“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思路,探索非遗体验、学术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切实推进文旅融合,让乡村振兴、特色小镇、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成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来源 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