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最美大理,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关注】剑川白族土陶传习所:潜心细作中“开枝散叶”

发布时间:2021-12-15
文章来源:云南网 作者:刘榕杉 点击数:2870


“剑川黑陶制作一直以来都是白族群众的传统手艺,我也把制作黑陶当做我一生的事业来做,更希望把这门手艺传给年轻的一辈,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在“白州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百村行”剑川专家团技能、送培训、送服务培训班致辞中,“剑川名匠”董月畅这样说道。

董月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制作黑陶的名匠,“一门双名匠”在剑川本地被传为一段佳话。同时他也积极开展黑陶教学,在今年11月5日至10日的培训中,共有57名群众参加,其中38户为已脱贫户。

“董师傅总是手把手教我们,每次培训都会有很大的进步,等学精了这门手艺,我也要做黑陶制品。”多次参加培训的村民李信花说。“我在传习所工作已经4年多,年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今年被评为大理州苍洱霞光青年技能人才,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董志明的徒弟李浩说,在董志明的悉心教学下,她从面对一堆泥土无所适,从到现在可以独立制作,付出了很多的汗水 ,也有了满满的收获。

对于董月畅、董志明父子来说,通过手艺让周边的群众多一条谋生的路子,多一些收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更让父子俩骄傲的是,传习所作为黑陶体验实践基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到传习所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剑川黑陶独特的魅力,对于传统手艺的传承具有更深远的影响。据董志明介绍,他们家的黑陶通过微信、直播平台等进行网络定制销售,也在沙溪、喜洲、北京开设了代理门店,年销售额能达260万元左右,带动了3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在诸如董月畅、董志明父子这样的乡土“名匠”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能够“破土而出”在广阔农村大地上开枝散叶,成为在乡村振兴中不可小觑的“生力军”。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