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简称《案例选编》),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选编》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0个典型案例,聚焦产业融合、创业就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创新提升6个重点类型。
其中
云南省4个案例上榜
文化传承类型(云南省)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旅游扶贫案例”
生态保护类型(云南省)
“实施生态再修复 回贤古寨焕新颜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芒市镇回贤村旅游扶贫案例”
“打造观鸟天堂 促进旅游发展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旅游扶贫案例”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旅游可持续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旅游扶贫案例”
跟随小编一起了解
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的做法和成效
大理新庄村
主要做法
(一)释放“鱼”的优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精髓。”新庄村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中充分释放“海稍鱼”的优势,打造特色饮食文化的亮丽名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感。以“鱼”架桥,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加快了“农旅文”融合发展步伐。
(二)突出“景”的特色
以“农”为“景”,把现代农业观光园与旅游景观打造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建成油橄榄、滇橄榄种植基地1000亩、单幅连棚葡萄采摘园32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采摘园60亩、柑桔采摘园70亩、三角梅观光园50亩、“红军林”100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发展。
(三)做足“旅”的文章
完成了新庄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新庄村旅游总体规划及部分区域详细策划》。围绕该规划积极整合扶贫、新农村、移民后扶、活动室建设、点亮乡村等项目资金,着力将新庄村打造为现代农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
(四)形成“文”的集成
新庄村具有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优势。为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新庄村建成了全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及展示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参观体验和了解文化的阵地。
(五)发挥“企”的作用
2015年10月,集企业股份、村集体股份和村民股份为一体,新庄村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公司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带动全村农户脱贫致富为宗旨,采取“党支部+企业+村民”的合作模式,以绿化山地兼顾群众增收、水上开发兼顾湿地保护、科技示范兼顾农业观光、展馆效应兼顾农家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感受绿色乡愁、体验红色之旅”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旅客在游历山水田园之时,品味乡愁接受红色教育,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旅游扶贫成效
(一)脱贫致富有了新路子
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之后,海稍村委会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新庄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3846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乡村旅游,贫困户变成了公司的小股东。新庄村的低保户、贫困户到公司上班,农闲时每天发工资80元,农忙时每天发工资120元,低保户、贫困户成了“上班族”。公司对村民饲养的家禽、种植的蔬菜进行收购,增加了农户收入。为新庄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327205.44元,户均增收25169.65元。还为海稍村委会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2.9万元。
(二)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
自2016年发展红色旅游以来,新庄村累计接待各地游客100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0多万元。全村60户从事农业种植51户,实现种植业产值达到603万元;从事电商销售14户,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380多万元;从事海稍鱼餐饮业20户,实现餐饮收入3650万元;新庄村村民土地流转、上班工资、民宿住宿等收入540万元。
(三)村庄形象有了新提升
新庄村通过各种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公司化的管理、运营,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用,环境卫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美丽乡村形象大幅提升。以红色教育为切入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真正意义上把原有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海稍鱼文化等渗透到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中,有效提高了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
(四)村民意识有了新转变
新庄村村民每天耳闻目睹红色教育、杨氏家训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整个乡村形成了团结、奉献的“红军村”氛围,村民主动投入产业融合发展事业,激发了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的决心。
(五)村庄治理有了新高度
全村自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以来,党员模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初步形成全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来源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云南发布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